返回第387章 新米利坚,敲定访问、小行星危机。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多只会说空话。接掌指挥权前,他们个个信誓旦旦,保证能迅速结束战斗。
    可一旦开战,战局急转直下,部队屡战屡败。
    短短几轮交锋,12万联邦军便折损殆尽,反观起义军,伤亡与损失都极小。
    随着近20万部队在得州与加州全军覆没,联邦政府屡战屡败,威严扫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反战浪潮,以斯考特为首的民主党不仅未平息矛盾,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对上街示威的民众实施铁腕镇压,行事作风与独裁者无异。
    这一举措激起民众的强烈愤慨,米利坚多地接连爆发大规模暴动。
    大规模暴动如野火燎原般蔓延,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城市陷入混乱。
    愤怒的民众筑起路障,焚烧警车,与全副武装的警察在街头对峙,枪声与呐喊声响彻夜空。
    原本繁华的商业区被洗劫一空,玻璃碎片和燃烧的杂物铺满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烟与硝烟。
    国会大厦前,抗议者潮水般涌入,高喊着“下台”“还我自由”的口号。
    斯考特面对失控的局势,非但没有反思,反而进一步调派国民警卫队进行镇压,甚至动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这让矛盾进一步激化。
    一些民众开始自发组建武装团体,以暴制暴,局势逐渐脱离政府的掌控。
    与此同时,得州与加州的起义军抓住这一机会,迅速扩充势力。
    他们高举“反抗暴政”的旗帜,打着“重现民主自由”的口号正式向联邦政府宣战。
    起义军的领袖弗兰克在公开讲话中痛斥联邦政府的暴行,号召全米利坚人民团结起来,推翻斯考特的独裁统治。
    局势如脱缰野马,越来越多民众响应号召,投身反抗阵营。
    起义军顺势打破固守态势,主动出击。
    他们攻势凌厉,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占多个由民主党成员掌控的州份,版图迅速扩张。
    这般迅猛势头,让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共和党成员内心泛起波澜。
    他们密切关注局势走向,权衡利弊,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共和党内部迅速召开紧急闭门会议,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大佬们激烈争论。
    部分强硬派主张立即与起义军联络,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民主党,温和派则担忧此举风险过大,主张先静观其变,等待更有利的时机。
    但起义军的节节胜利不断冲击着他们的心理防线,最终,党内达成共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入局。
    共和党率先在中部农业大州艾奥瓦州发难。
    当地共和党议员煽动民众对联邦政府物价飞涨、治安混乱的不满情绪,大批民众走上街头,与驻守当地的联邦军队发生冲突。
    共和党暗中支持的民间武装趁乱夺取军火库,控制州政府大楼,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管辖。
    这一举动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
    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等州的共和党势力纷纷效仿,在各自州内制造混乱,切断与联邦政府的经济、军事联系。
    原本被联邦政府视为“后院”的中西部地区,瞬间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斯考特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境,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
    他紧急召集内阁商议对策,会议室里争吵声此起彼伏。
    有人提议集中残余兵力先镇压共和党叛乱,有人主张全力围剿起义军,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而此时,联邦政府的财政也亮起红灯,战争的巨额消耗让国库空虚,国债飙升,连军队的军饷发放都成了难题。
    起义军则抓住这一绝佳时机,兵分多路,一路北上直逼华盛顿特区,另一路西进与共和党控制区连成一片。
    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不少联邦士兵也被起义军的理念感召,临阵倒戈。
    曾经强大的联邦政府,在内外夹击下摇摇欲坠,整个米利坚大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时刻。
    当起义军的先头部队距离华盛顿特区仅剩百余公里时,整个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国会大厦内,议员们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有人主张与起义军和谈,有人提议启用核威慑力量进行恐吓,激烈的争吵声几乎掀翻屋顶。
    斯考特躲在白宫地下掩体中,脸色阴沉地盯着军事地图,手指不停颤抖。
    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一手掌控的庞大帝国,竟会在短短数月间濒临崩溃。
    与此同时,共和党势力与起义军在科罗拉多州达成秘密协议。
    双方划分势力范围,承诺共同推翻民主党政权,并约定在战后组建联合政府。
    而弗兰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打算先稳住共和党。
    反正只要等自己攻陷华盛顿,在收拾共和党也不迟。
    这一消息传出后,联邦政府内部军心彻底涣散。
    驻守弗吉尼亚州的第五集团军率先倒戈,扣押了指挥官后宣布加入起义军阵营。
    随后,东海岸的多个军事基地纷纷效仿,大批坦克、战机调转枪口,直指华盛顿。
    斯考特为首的政权在内外冲击下摇摇欲坠。他眼见局势失控,慌忙抛出橄榄枝寻求和谈,试图为自己与民主党谋得一线生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