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朱祁镇  视频通古代各朝老祖宗都疯狂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可见较之永乐大帝Judy在位时,阁臣已从草拟诏书的顾问进化成主导决策的力量】
    【这种朝局为日后朱祁镇花式收权造作,埋下了第二个伏笔。】
    【除“三杨”外,正统初年还有位名臣英国公张辅,其父张玉是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铁杆支持者】
    张玉\/张辅:上天幕了!出名了!
    张玉恨不得抱住张辅:好儿子!真给咱俩长脸!
    【战争期间,他曾击败长兴侯耿炳文和“南京门神”李景隆,后来东昌之役,他为救朱棣孤军被围血战至死】
    【永乐,洪熙年间被先后追封荣国公,河间王。要知道在大明朝,武将死后封王已是极高荣誉】
    张玉:亲娘嘞!燕王殿下,你放心只要你有机会继位,我就站在你这边!当然了,如果太子还在,当我没说。
    【作为名将之子,张辅的能力也不遑多让,虽然他妹妹是朱棣的妃子,但其大部分功勋仍是靠戎马所得】
    【除了在“靖难之役”中血染征袍,永乐年间,他还与云南沭晟一起平定安南,收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一十二万,设交趾布政使司,把从唐朝灭亡后就脱离中华版图的越南重新收回】
    【朱棣驾崩后,五十岁的张辅进官大师已位极人臣,按说到了这个地步已封无可封,接下来就差功高盖主了】
    【而且在大明朝,光是外戚,武将这俩de一buff就难容于文官集团
    对此张辅非常清楚,他在朝中极度低调,谨慎,连朱瞻基都感慨“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就这样一个人,除了在收拾朱高煦谋反时出过手,其余时刻都极为谦逊,还“辍中军都督府事”,转而去负责监修《实录》这样的文臣差事】
    【对于此等铁杆保皇派,朱瞻基特别给面子,不仅封他“奉天靖难推城宣力辅运武臣”,还“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官职俸禄悉如旧”】
    永乐时期的张辅知道了自己以后的成就,高兴之余就是后怕,天幕把他架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以后的一举一动就更要注意了。
    【朱祁镇继位后,他仍“知经筵,监修《实录》”,身处闲职又重镇朝局】
    【文,武高官皆老成练达之辈,对皇室又忠心耿耿,那顶端决策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朱瞻基的母亲,朱祁镇的奶奶太皇太后张氏】
    【早在仁宗时期,还是皇后的张氏就对“中外政事莫不周知”,宣宗一朝“凡军国大事悉上皇太后参决”】
    【这老太太本就是军官之女,多年宫闱生活也养成了她谨慎,明礼的心性,深受仁宗,宣宗信任】
    【新君登基后据《明史》载,她召见了“三杨”和张辅等老臣,先是晓之以情,希望大家“同心共安社稷”同时新旧更替之际不宜造作,所以“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扭头她又告诉朱祁镇,这些老臣都是“三朝简任,俾辅后人”凡事多和他们商量】
    【此后数年她和“三杨”一起着力减少政府开支,抑制宦官的权力,充分发挥内阁的作用,让国家机器平稳运转。】
    从天幕说她的时候,张氏就很紧张,生怕自己以后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说完之后更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她没有拎不清,即便很清楚自己的为人,但总怕有个万一。
    朱高炽牵着她“辛苦你了!这么不容易。”
    朱棣也向她投来赞赏的目光,对此她微微一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儿子早逝。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