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踏入盛京皇宫,就像握住了一把开启时光宝盒的钥匙,往昔那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风云岁月,像播放电影一样在眼前徐徐展开
穿过大清门,崇政殿好似一位庄重严肃的历史守望者,静静地立在那里。阳光倾洒而下,殿顶的金黄琉璃瓦闪耀着光辉,夺目耀眼
朱红的立柱与精美的雕梁相互映衬,尽管沉默不语,却好像在轻声诉说皇太极当年理政时的繁华盛景,那是一段满是壮志豪情、尽显雄才大略的光辉时光
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登上了凤凰楼。楼前“紫气东来”四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入木三分,这可是乾隆御笔亲题
这四个字不光彰显当年大清在东方崛起时的豪迈气魄,更承载着一个王朝的荣耀与梦想
凭栏远眺,整个皇宫尽收眼底,红墙黄瓦的宫殿群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得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实在让人感叹古人的匠心独运和非凡智慧
走进后宫,一股宁静祥和的感觉扑面而来。清宁宫等居所充满满族特色,口袋房、万字炕,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居住布局,处处都承载着曾经宫廷生活的烟火气息。看着这些,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遥想出当年后宫妃嫔们的日常起居、欢声笑语,让人沉浸在那段悠悠岁月之中
大政殿造型独特,八角重檐攒尖式的建筑风格,犹如一顶璀璨耀眼的皇冠,在历史的长河里散发着独特魅力
殿内的宝座历经无数风雨沧桑,见证了数不清的王朝要事、重大决策。殿前十王亭整齐排列,恍惚间,似乎能看到当年八旗贝勒齐聚在此,热烈议政的场景,尽显满族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漫步在这盛京皇宫,每一处古迹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讲述者,用它们自己的方式,缓缓讲述这座皇宫的辉煌与沧桑
而承载着丰富知识和无数文化瑰宝的《四库全书》,就珍藏在盛京皇宫西路的文溯阁
它安静地待在那里,宛如一位沉睡的智者,等待人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其中蕴藏的无尽奥秘,延续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脉络
郑荨率先向清朝的诸位老祖宗们介绍起《四库全书》:“老祖宗们,《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的丛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国力强盛,乾隆帝为整理保存历代文献,彰显文治武功,便下令修书。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博学鸿儒,花了整整十年,才最终完成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全书约8亿字,共收录3500余种文献,7.9万余卷,3.6万余册,按照经、史、子、集四部进行系统编排
经部收纳儒家经典及注疏,是儒家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史部囊括各类史书,记录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子部涵盖诸子百家、宗教、科技着作,展现了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多元风貌;集部则汇集了诗、词、文等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
它系统地保存了海量古代文献,许多珍贵典籍借此流传后世,全方位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后世研究历史、文化、科技提供了价值极高的资料,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与学术研究。”
郑荨说完,目光不经意间瞥见满脸傲娇的乾隆皇帝,便不紧不慢地说道:“清纯帝,你想必很好奇,晚辈为何一直看你不太顺眼吧?您那‘章总’的名头算一点原因,另外就和这《四库全书》的编撰过程密切相关。”
弘历心里暗自纳闷,这后世人怎么回事,说话阴阳怪气的,还喊清纯帝
他轻咳一声,挺直腰杆,略带自豪地说:“咳,不管怎么说,朕编修的这《四库全书》,在规模上可是完全碾压明成祖的《永乐大典》。”
郑荨听后,不禁嗤笑一声:“没错,《永乐大典》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共卷,目录60卷,约3.7亿字,而《四库全书》收录文献3500余种,7.9万余卷,约8亿字,规模确实更为宏大
但《永乐大典》收录范围广泛,几乎原汁原味地收录各种书籍,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大量古籍的原始风貌。反观《四库全书》,在收录时对书籍进行了大量筛选和修改,不少内容因为政治因素被删节、篡改,你怎么不主动提这一关键之处呢?”
说着,郑荨打开系统光幕,指着上面一条名录,义正言辞道:“乾隆皇帝,你借修撰《四库全书》之名,大行文化专制之事,大肆破坏前人的文化成果,这可让我们后世之人深感痛心
别的先不说,我就问问你,那些记载清军入关暴行的书籍哪儿去了?你以为把《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等书籍销毁,后世就不知道清军入关后那段历史了吗?”
弘历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怒目圆睁,狠狠地瞪着郑荨,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放肆!”
弘历一声怒吼,声音在宫殿内久久回荡,“你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竟敢如此污蔑朕,诋毁这千古功绩!”
郑荨却毫无惧色,向前一步,挺直脊梁,毫不退缩地直视弘历的眼睛:“功绩?你口口声声的功绩背后,是无数珍贵典籍的消逝,是历史真相被掩埋!《四库全书》的删改销毁之举,让多少先人的智慧结晶残缺不全!”
一旁的皇太极微微皱眉,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弘历,此事当真如此?”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弘历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语气却依旧强硬:“皇祖,儿臣一心只为江山社稷,那些书籍中的不当言论,会动摇国本,儿臣不得不为之。”
郑荨冷笑一声,再次开口:“动摇国本?不过是你维护统治的借口罢了。文化应是多元包容、百花齐放的,你却为了一己之私,给华夏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这时,康熙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复杂的神色:“弘历,朕在位时,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满汉一家,你这做法,怕是与初衷背道而驰啊。”
面对祖辈的质疑,弘历的气势明显弱了几分,但仍试图辩解:“孙儿也是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让后世看到的是盛世太平,不是那些会引发动荡的言论。”
郑荨见弘历依旧固执己见,痛心疾首道:“你眼中的太平,是建立在历史的谎言之上。如今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之后回望,追求的是真实与公正,你的行为,让我们后世在还原历史真相时,举步维艰。”
稍作停顿,郑荨放缓了语气,诚恳地说道:“乾隆皇帝,我提及你销毁《扬州十日记》《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