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元日五辛盘  沈记糖水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沈记糖水铺》 22、元日五辛盘(第1/2页)

    沈朝盈还好,阿翘年岁小,从没沾过酒,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饭点了。

    小丫头洗漱到一半忽然懊悔起来:“小娘子怎不叫我呢?”

    沈朝盈不惯与人大被同眠,自从搬了这院子,二人就是分房睡的。昨日因守岁缘故,醉到后来没有知觉昏睡过去,醒来才发现两人头倒在几案上,导致沈朝盈现在稍微抬一抬脖颈子,就咔咔作响。

    沈朝盈笑笑:“叫你做甚?”

    睡得那样正香,何苦起来,她还后悔起早了无聊呢。

    “昨夜小娘子不是说想去宝华寺听金昌大师讲经,下午就不好去庙里了。”

    沈朝盈随口道:“我后来又想了想,咱们这样素日不大信佛的去,恐怕冒犯,还是罢了。”

    其实是她早上一起来,两侧太阳穴突突地疼,便又不想去了,方才随口应下,是懒得张嘴跟崔瑄扯皮。

    阿翘得知自己没有坏事,便又高兴起来。

    沈朝盈顺势拿出压岁钱,簇新的红纸封,里面是曾经去钱府做席的时候得的银锞子,样子精巧好看,她一直没舍得花出去,就为了留着当压岁钱,或者自己也有放赏钱那一天。

    阿翘先是惊喜,拿到手见这么多,这时候又不好意思起来,觉得自己占了太多便宜。

    她的日子实在滋润。一则身契在自己手上,二则有月钱,平日白吃白喝更不少。

    沈朝盈拉着略显局促的阿翘在尚有余温的地炉边上坐下,顺道给她讲起了正常的雇佣关系。其实比起雇佣,他们更像是并肩战斗的合伙伙伴,毕竟干的活儿都差不多。

    阿翘愣愣听着,沈朝盈抿抿唇,虽知道这土生土长的大梁姑娘一时半会还拧不过来,但还是提前忧愁:“当然了,若日后你不想再跟着我,想自出去闯荡一番,咱们也能好聚好散。”

    阿翘即刻瞪大了眼睛,她看起来也不傻吧,有吃有喝有钱有觉睡的日子她放着不要,出去打拼?

    不要。

    “我就跟着小娘子,小娘子挣钱我出力气,小娘子发迹了我保护小娘子。”阿翘忙表忠心。

    沈朝盈笑眯眯地摸摸她的头,还是小姑娘贴心啊。

    可不能光同甘啊,还得共苦,阿翘这般寻思着,接着脆生道:“就算小娘子翻船了我也陪着小娘子!就算吃糠咽菜......”

    沈朝盈那点子感动还没来得及酝酿成眼泪水,就被小姑娘的贴心给揍飞了。

    她忙打断:“对了,咱们今晚吃馈春盘,还缺味芸苔,去问问隔壁食肆的涂娘子有没有,咱们拿鸡蛋给她换。”

    阿翘的苦情戏不演了,忙不迭去了。

    馈春盘名气大,名头听起来也很雅,最早是以五位性味属“辛”的菜蔬置于盘中,亲友分食,故又称五辛,是为了辞旧迎新,取“新”之音。

    元日吃馈春盘的习俗,起于晋,到后来,又变成立春日也要吃。

    沈朝盈觉得大概是正月里北国尚未解冻,一片冰原,地里连葱韭一类都还没冒头,便只能推后意思了。

    甚至到了宋时,彻底改名叫做春盘,是新年第一道大餐,再往后的元代,人们将卷好的春饼下锅油炸,变成了酥香的春卷。

    所谓青蒿黄韭簇春盘,烙薄薄春饼卷着各种春蔬吃,称之为咬春、尝春,便是最基础的春盘也至少有五样菜蔬:葱、蒜、韭、蓼蒿、芥菜。

    流传到现在,若是富庶人家吃春盘,自然少不了要上各种酱熏腌肉并各色炒菜,荤素搭配,再整点精整细致的时鲜菜蔬。

    便是寻常人家,也会煎些鸡子来配。

    葱蒜韭芥这些家家户户的菜地都有种,便是沈朝盈跟阿翘这样不会种菜的,去外头也好买,芸苔则是生长在河沟旁,漫山遍野都是,但不大出门就碰不上。

    听说她们家没有,涂娘子热情地抓了一大把往篮子里塞,又将人给推出了门:“就这点子菜,什么换不换的,没得生分了!”

    洗过手,沈朝盈便钻进厨房,摊春饼。

    ——

    春饼有两种随大流做法,一蒸,二烙。

    沈朝盈喜欢吃烙的,柔韧有嚼劲。

    将欺霜赛雪的面浆薄薄匀匀地搽在被炉火烧得红旺的锅底上,瞬间就贴成一张饼,茶盘那么大。

    要想烙出来的春饼够薄,每次下的面糊一定要够少,还需得注意着些火候,最好是面糊上去之前火旺一些,摊的时候就得不文不急,才能出好饼。

    翻个面,摊一会儿,揭下来往外冒着麦香。

    烙得好春饼,可以圆似满月,薄如蝉翼。

    沈朝盈试探性地先烙了两张,自觉和这口锅磨合得不错了,已经可以摊出来几近半透明的春饼了,便彻底放开了下手。

    阿翘夸道:“小娘子这煎饼跟脸那么大似的,我吃三张就能饱。”

    沈朝盈目光和蔼:“据说烙得好的煎饼,只有薄薄一层皮,大得像筛子,菜却切得如发丝细。”

    沈朝盈烙饼,阿翘洗菜择菜切菜,自认为挑战不了那般高难度活计:“还是有什么吃什么吧。”

    沈朝盈欣然。

    切好的菜丝整整齐齐码在盘中,嫩汪汪的,韭菜还带点黄。

    这时候还不算韭菜的季节,但是大梁人聪明,已经懂得造反季节蔬菜了,而且“以非时之物为珍”,十分珍贵,亦价格不菲,贫民不能办也。

    好在还有一种平替,黄化蔬菜。

    此“黄化”法在先秦汉时就已出现,最早出现的品种是豆芽,人称“黄卷”,便是后世之黄豆芽。

    《农书》上还记载了韭菜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