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五章 芯片材料的难题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Q先生”的加密邮箱地址,知道的人并不多,近期会通过这个邮箱来联系他的人也就寥寥数人,除了师兄许清岩外,就是EDA团队的总工程师罗键,大概每隔三个月,发一次EDA的最新优化进展以及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秦克看到了就顺手指点一二。
    此外就是“芯片材料”的团队副总工程师蔡铭志。
    今天这封邮件的寄件人就是蔡铭志。
    因为许清岩主管全面,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全程跟进某个课题组的技术工作,而“芯片材料”团队的总工程师何以升目前还在住院治疗,“芯片材料”的日常技术工作,便落到了副总工程师蔡铭志头上。
    蔡铭志是典型的副手性格,做事有点优柔寡断,执行能力却很强。
    当初对于“Q先生”推翻了之前团队花了无数精力与心血研究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方向,他虽然心里也很纠结,但落实到工作中,依然很坚定地带领团队执行“Q先生”提出来的全新芯片材料研发新方向。
    秦克对这位蔡工还算是比较认可的。
    这次蔡工发来的不只是例行的工作汇报,还提出了一个与技术无关的难题,想问问Q先生能否解决。
    蔡工在邮件里写道:“您也知道,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离不开高端实验设备,但目前我们团队的材料测控设备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电子能量损失谱、分子束外延生长、扫描隧道显微镜都无法达到您设想的实验方案要求,据我们所知,在如此高端的材料研究上,拥有满足我们实验条件的实验室,国内就只有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实验室’,以及京城里的‘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我和许主任都已多次向这两个实验室提出租借设备的请求,都被婉拒了。Q先生您能不能想想法子?”
    秦克看得哭笑不得,要不是知道蔡工并不晓得“Q先生”的真实身份,他都要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故意发邮件来“敲诈”自己了。
    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实验室”秦克不熟悉,但“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就是他和宁青筠开设的。
    至于“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会拒绝蔡铭志的租用设备请求简直再正常不过了,那套“30K超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是秦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从得国引进回来的珍贵设备,实验室自己都宝贝得不得了,舍不得经常使用、避免部件磨损,又怎可能租借给别人?
    而且“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的保密条例很严格,也不可能允许设备外借,或者允许外人进入实验室借用设备来做实验。
    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实验室”估计也是类似的情况。
    秦克揉揉额角,蔡工的“芯片材料”团队与他自己的“量子拓扑超导材料”团队此时起了点矛盾,确实不容易解决。
    这已不是“芯片材料”团队遇到的第一个与设备有关的难题了。
    那份系统的S级知识《一种适用于1n芯片的全新型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制作全流程》里虽然记载了很详细的材料合成、制作全流程,但有了“图纸”不代表就能轻松制作出来,尤其是这类超越当今时代的“碳晶复合纳米材料”,需要对实验设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可别看“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已算是国内比较高级的国家重点芯片研究实验室了,实际它的实验设备大多数是从清木大学、北燕大学搬过来的,小部分是从国产芯片的晶圆厂购买的淘汰品。
    原本国内的芯片研发设备就较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老旧型号和淘汰货,又怎可能满足得了“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研发需求?
    所以秦克最头疼的不是怎样“合理地”研究出“碳晶复合纳米材料”,而是怎样利用现在的实验设备,想方设法地通过实验,慢慢地制作出“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在前两三个月的芯片材料研究过程中,也曾数次遇到过类似的实验设备不达标问题。
    想向国外采购是不可能的了,就算想咬咬牙、溢价掏出几倍的价格买台二手设备,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有外国公司或者实验室愿意出售,也运不回来,尤其是这类高端实验仪器设备,运送需要专业的公司来负责,不然一个撞碰就可能变成废铁——因此也不可能采取非常规的法子采购到。
    秦克已好几次打过电话给杨承科伯伯,托杨伯伯这样的大佬出面,才以“事急从权”的理由,从某些芯片大厂和其他国家级重点研究所来借用来了部分实验设备。
    这回倒好,轮到他自己的“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了。
    问题是“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青柠超导二号材料”的研发工作,要是出借了那套“30K超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就得将这个课题停止两三年……代价实在太大了。
    一个是可以使夏国凭借14n芯片轻松压制国际主流5n硅基芯片甚至是未来2n、1n硅基芯片的全新芯片材料,一个是涉及到实现未来亿级量子计算、使得量子计算机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拓扑超导材料,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秦克看罢蔡铭志发来的高端设备需求清单,眉头紧锁,除了扫描电镜等高精度的光学观测仪器外,还缺了纳米材料的无损检测仪等十几台设备,蔡工说部分设备甚至都没听闻国内有哪家实验室拥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了片刻,秦克一拍额头,自己头疼这个干嘛,有事找杨伯伯啊。
    蔡铭志的消息来源哪可能及得上杨伯伯?
    秦克掏出一个卫锋给他的特殊手机——据说这是卫星电话,走的是专项加密线路,不可能被监听——然后打了个电话给杨伯伯,告知这事。
    杨伯伯欣然点头道:“放心,这事我来想法子。我大概知道哪里能找到这些设备。”他略一沉吟,又道:“秦克啊,你估计‘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多久能研究出来?三年内有把握吗?”
    “关键看实验设备,有足够的实验设备就快,没有的话只能另外想法子,进展会慢许多。”秦克离弦知雅意,好奇问道:“杨伯伯,有人在您面前进谗言了?”
    “张口就是‘谗言’,你这小子。”杨伯伯笑骂了句,道:“研究‘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只有你许师兄的‘芯片材料’团队知道,外人并不知晓,谁会进谗言?情况是这样的,南大那边的一个芯片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