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家事自家知  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大一会,王队长他们也都来了,连老村长都拄着拐溜达过来:“国子,首都那边变化大不大?”

    “还成,不过马上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建设,大伙要去的话,还是赶早。”李卫国知道,等到九零年之后,首都就飞速改变着模样,虽然更趋向于现代化,可是却也少了原来的味道。

    老村长也顿了下拐杖:“好,等今年丰收,俺一定要再去首都看看,感受一下时代的变化。”

    不愧是村里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高度就是和村民不一样。

    在这聊了好一阵,王队长吆喝一声:“国子一家还得回家吃饭呢,都先散了吧。”

    人群这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小娃子们最高兴,挎兜里都装了不少糖。

    李卫国车里还带回来不少礼物呢,主要是给村里的老人们,都是首都的点心,京八件啥的,对了,应该叫饽饽。

    不过这会儿人多,等消停消停,叫大姐去给大伙送过去。

    李小梅和李小鹿早就跑回家去了,二哥李卫军也得到消息,又赶紧多做出来一些饭菜。

    李卫国和大姐大姐夫回到自家门前,瞧着熟悉的大房子,还有郁郁葱葱的小园子,感觉格外亲切。

    这时候,李小鹿从园子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两根大黄瓜。

    后面跟着美滋滋的李小梅,嘴里还咕叽咕叽的,咬着青菇娘皮儿。

    菇娘是当地一种小浆果,成熟之后是金黄色的,比较甜,小女孩最喜欢吃,所以叫菇娘。

    另外小姑娘们也喜欢吹菇娘,在菇娘还是绿色的时候,把外皮扒下来,将里面的浆液都挤干净,这样就剩下一个圆圆的菇娘皮儿。

    含在嘴里,轻轻用牙齿一挤,菇娘里面的气体被挤压出来,就会发出声响。

    咬完一次之后,顺势一吸,菇娘里面又可以充满空气,然后继续咬响儿。

    李小梅在小贝贝跟前咬着菇娘,把小贝贝逗得咯咯乐,也张着小嘴要吃,她还以为是好吃的呢。

    “你就长个吃心眼。”小当家戳戳小贝贝的脑门,家里的欢声笑语又全都回来了。

    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饭桌前,李卫国的目光逐一从家人脸上扫过:恩爱的大姐和大姐夫;憨厚的二哥和能干的二嫂王燕;欢欢喜喜的李小梅和李小鹿;这家里唯一的大辈儿大贵叔,最后还有特意从鹿场赶回来的大山。

    大山能这么快收到他们回来的消息,这一点叫李卫国也有点意外,因为没人去鹿场那边送信,更别说通电话了,连队部都没有电话呢。

    所以李卫国猜测,大山肯定是有自己的眼线和通讯方式,否则的话,绝对不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

    饭菜就是家常饭,煮的苞米茬子,然后用凉水反复淘洗几遍,喝起来凉洼洼的,十分痛快。

    菜肴有酱拌黄瓜菜,自家园子里的嫩黄瓜,用插板子插成丝,拌上新下来的大酱,最后再撒上点香菜和葱丝,十分爽口。

    另外还有炖的茄子,里面放了捞饭的米汤,再放上几新土豆,吃的就是蔬菜的原汁原味。

    这时候土豆刚开花不久,下面的土豆结得还小,不能薅秧子,而是要在旁边的土里慢慢抠,这样的话,其它土豆还可以正常生长。

    大伙呼噜呼噜地吃着,李小梅很快就扒拉进去一碗饭:“嘻嘻,真香,还是家里的饭菜吃得最饱。”

    最暖粗布衣,最饱家常饭,吃着习惯顺口,所以还是有点道理的。

    李卫国也吃了一大碗苞米茬子,感觉吃得很是痛快,一边吃,还一边和二哥聊着家里这边的情况。

    李卫军的奶牛场已经有六十多头奶牛,

    在两家的精心照顾下,产奶量一直非常稳定。

    还有养鸡场那边,现在已经基本不用大姐天天在那边照应,慢慢由林青接管,还有大拿婶子和翠花婶子等人帮衬。

    李卫国觉得这样挺好,他可不想大姐天天都那么辛苦。

    而且大姐性子独立而刚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十分聪慧,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遇,所以前世才命运多舛。

    如今有李卫国掌舵,大姐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像是养鸡场,只是给大姐搭建一个起步和锻炼的平台,以后一定会有更大的事业。

    这同样也包括二哥李卫军,养奶牛只是个起步,以后还得锻炼着搞企业,不然的话,二嫂王燕成了女强人,二哥心里肯定不舒服。

    四妹已经顺利留学,不怎么用李卫国操心,两个小的还太小,慢慢成长,快乐就好。

    另外就是大山了,李卫国决定,这次再和打捞队汇合的时候,把大山也带上,慢慢把他培养成打捞队的核心。

    虽然李卫国没问大山,但是从大山的情形来看,估计也是行伍出身,和那些退伍兵组成的船员,应该有共同语言。

    李卫国心里慢慢规划着,然后就看到外面噔噔噔跑来一帮小娃子,王小雪领着他们,来找李小梅和李小鹿。

    李小梅她俩赶紧把碗里饭菜扒拉干净,然后就跟着小伙伴出去玩儿,她们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啊。

    随后,就看到赵广定还有赵老板子等几个村民都吃完饭溜达过来,李卫国一家也吃得差不多了,就和大伙一起到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闲聊。

    人越聚越多,鲁大龙和林青两口子也过来,大伙在当院的葫芦架下边,用淳朴的乡音拉呱着,李卫国觉得,这才是家乡该有的样子,不管你在外面经历怎样的风雨,获取如何巨大的成就,回到家乡,心灵都会变得宁静下来。

    不大一会,老村长和王队长他们也都来了,聊聊村里的情况。

    今年大馒头屯都集体种植了水稻,总面积两千多亩,几乎占了屯子里耕地的一半以上。

    各家除了少量种植小麦和苞米谷子,够自个家吃的,够交公粮的,剩下的土地,都开垦成水田。

    村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去年有些没种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