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东林党是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四十余年时间。
“东林党“是明末时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从万历时期萌芽,天启年间兴起,,直至崇祯时掌权,最终彻底亡国。
可以看见的是,东林党的兴起之路与明朝的灭亡之路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
伴随着东林党在朝政上的彻底掌权,明朝也一同随之滑入深渊。
东林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顾宪成创办的东林书院,顾宪成在万历二十二年被万历皇帝削去官职,遣送回乡。
回到无锡后,顾宪成利用自己的文学底蕴,修复了东林书院,并召集了一批失意的官僚和学者,发起“东林大会”,形成了以讲学为名、讽议朝政的组织。
这一活动吸引了大量士大夫和在野政客的参与,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舆论中心,进而形成了与齐党、浙党等政治派别对抗的“东林党”。
东林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时期,在天启帝朱由校即位后,东林党一度掌控朝政,但由于天启帝更信任宦官魏忠贤,东林党受到压制。
魏忠贤借助天启帝的保护伞,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压,导致东林党人被逐一清除。
崇祯帝即位后,虽然重用东林党人,但由于东林党内部缺乏一致的政治纲领,最终在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中蹉跎岁月。
说到底,还是因为东林党自诞生就是个没有统一纲领的组织,就是一群朝堂失意者希望重返朝堂而临时组合在一起,相互提供帮助。
也因此,东林诸人都各有各的小心思,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
不过现在,距离东林党形成还为时尚早,魏广德也没有意识到这些。
毕竟,都是十多年后的事儿。
东林党虽然名气很大,可终究贬大于褒,更多还是被人后人咬牙切齿的议论。
现在的魏广德,还在考虑怎么让邹元标躲过这次劫难。
再怎么说,这个憨憨还是江西老乡,他要是见死不救的话,多少会让其他江西老乡心寒。
芦布离开以后,魏广德也无心处理政事,就在思考应对之法。
张居正那边,此时怕已经咬牙切齿,誓要撕碎邹元标了吧。
冯保估计知道了,也会是这个心态,好不容易才有了几日的局面。
想到之前陈矩给他的消息,魏广德相信肯定冯保又会把这事儿往上靠,说邹元标欺负皇帝年幼,廷杖之后,要么罢官,要么流放。
当然,这是最坏的局面,到这份上,魏广德也没法以老乡的身份在小皇帝面前求情。
而此时刑部后院,魏时亮值房里正在爆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是的,魏广德能听到消息,那说明消息早就已经扩散开来。
自己衙门里的观政士上奏弹劾首辅,在当下的局势下还不依不饶,可不就让刑部上下一阵侧目。
魏时亮听到消息以后,也是被气个半死。
之前魏广德也和他说过,让他招呼下在刑部的人,别往上凑。
之前,因为上奏的人多,特别还是新科进士的第一次奏疏,因为法不责众的想法,魏时亮也没有多说什么。
可即便这样,魏时亮还是在昨日就对邹元标等新人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再上奏了。
但是结果呢?
转天,邹元标就把奏疏递上去了,继续咬着张居正不放。
“邹元标,昨日我已经和你说的清楚,此事是宫里的决定,不能掺和其中,为什么你就是不听。
赶紧的,去通政使司把奏疏要回来,或许还能把事儿平了,不然你未来仕途难料。”
此时的魏时亮已经直呼邹元标的名字,是在把他气得不行,说了半天还是不为所动。
不管怎么说,他一个官场前辈如此苦口婆心,难道是要害他?
“尔瞻心性已决,此事绝无更改。
首辅不忠不孝,还要陷陛下于不仁不义,是在可恶。”
邹元标低着头,虽然对魏时亮的态度有所不满,但终究是科举前辈,他也不敢造次,但仍旧坚持自己的主张。
“此事是魏阁老的的要求.”
刑部魏时亮还在劝说邹元标,而芦布已经快步出了皇城,直接前往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就在皇城之外,距离不远,所以芦布很快就到了。
还好,邹元标的奏疏还留在衙门里,暂时没有往宫里送。
找到人,芦布快速把魏广德的意思告知对方。
“奏疏先压一压,暂时别送进宫里,等邹元标自己来拿回去。”
“可是有规矩”
“不要说规矩,就是一天时间,你们很容易做到,又不是让你们私自拿走这份奏疏。”
“最迟明日早上,奏疏一点会送进宫里。”
“行。”
这边安排好,芦布马上就火急火燎往刑部去。
于是,在魏时亮值房里,芦布看到了低头不语的邹元标。
“魏大人,只是阁老给你的字条,通政使司那边先把奏疏压后一天,今日无论如何要让他去把奏疏收回。”
没有避开邹元标,芦布也意识到这是个犟种,干脆就当面,看似压低声音对魏时亮说道。
以势压人,这是官场常态。
对于大部分执着于官场的人来说,知道魏广德的态度,大多都会因此而转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