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实际上,魏广德一直考虑的增加牙税,通过牙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收税的想法,到现在魏广德还没打算说出来。
无他,一旦说出来,万一被张居正看中,说不得历史就变了。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其实就是考成法和清丈田地,并以此成果推行了一条鞭法,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
这些政策的推出,最显著的就是改善了明廷的财政收入状况。
每年的赋税能按时完成并上交,又清理了以前的积欠。
特别是考成法的推出,直接让过去地方上各种理由拖欠赋税的陋习一扫而空。
没办法,完成赋税才能保住官帽子。
地方上的官员当然明白钱重要还是官帽子重要的,所以以前和士绅大户联手私分赋税的情况,几乎已经在地方上杜绝。
也就是大明卫所制下面的军屯制荒废,否则大明财政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根本性改善才是。
因为军屯荒废,为了养天下百万大军,朝廷只能拨银子补贴军费,再有其他方面的耗费,所以财政才依旧艰难。
“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有田亩849万顷,到弘治年间就仅剩422.81万顷。
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於王府,则欺隐於猾民,广东无籓府,非欺隐即委弃於寇贼矣。
虽洪武朝八百万顷数字争议颇大,言称湖广地区的地方官把许多湖田、退滩地、荒芜以及不能种植谷物的山地都统计在田土数字之中,这才导致洪武年间湖广田地数据的大大膨胀。
但之后田亩之数不断减少,就太奇怪了,这么多年,按说各地开垦荒地,就算达不到八百万顷之数,也不该只剩下三百多万顷才对,只能说田亩之数早已失真。
若是再不清丈田地,怕是下面那些人胆大包天,我堂堂大明或是连三百万顷地都没有了。”
张居正正色开口说道。
魏广德当然知道其中差距的原由,和后世人想的不同,毕竟田地不可能凭空消失,怎么会明初还有八百万顷田亩,怎么到弘治、嘉靖朝就只剩下四百万的数字。
其实,这个倒不是地方官府直接把数字减下去了,而是按照明朝的制度,进行了折田。
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大明把天下田地分成三六九等,本意是为了均平地产。
毕竟,田亩有丰贫之分,总不能指望让下等田地和上等田地一样的产出。
若是均按亩征税,那下等田地一年的产出怕是连赋税都交不够。
于是明朝就规定,根据田地的等级按照不同面积计算。
比如地,一般是分为四级,每亩征税2升,那一等正地的面积就是三十步为一亩,二等正地则是四十步,三等正地五十步,最下等正地六十步一亩。
也就是说,四等地的面积实际上是一等地面积的一倍。
而田也是如此,上田190步,下下田则是300步,每年缴谷米5升。
所以,明朝地方官员把上等田地改变为下等田地,直接就会让地方上登记的田地数量大减。
经历几朝下来,田地还是那么多,但是朝廷登记造册的田亩反而大减,甚至不到最初的一半面积。
地依旧是那块地,可田地等级不同,所以登记的田亩数量却在变化。
说白了,朱元璋制定的政策很好,但是有些条款过于模棱两可,或者执行人的变化,导致很多政策走样变形,反而成了一些不法之人牟利的手段。
改动田地等级,不止是地方上的胥吏在操作,更是地方官员玩忽职守造成的。
张居正的清丈田亩,除了发现隐田,最主要的其实就是重新划分田地等级,恢复朝廷田亩数量。
据说经过张居正清丈田地后,大明的在册田亩暴增到一千一百多万顷,其中除原本明初时期的八百万顷外,新增三百万顷当是这百余年来新开垦出来的田地。
“首辅大人所言甚是,善贷也认可,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不在朝堂上商议,后果疏为难料。”
魏广德依旧坚持道。
“魏大人,魏阁老,张首辅乃是老臣谋国之言,你何故推三阻四。”
王国光这时候插话道,“如今朝廷每年仅靠这三百万顷供养,早已入不敷出。
我看清丈田地也好,查查我大明的家底儿,到底每年该有多少税粮。
八百万顷和三百万顷,这可不是小数字,多少平民因此承担额外赋税导致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我看,清查好,还要尽快下旨清查,疏百姓困苦,这才是我等为官之人该做的。”
张四维也点点头:“王大人所言甚是,若天下真有八百万顷田地,则平民多承担一倍赋税,也难怪这些年民力凋零。
魏大人,我等为官当为民做主,我支持清丈田地,疏解民困。”
“善贷,你看呢?”
张居正这时候也看着魏广德,缓缓问道。
“既然诸位大人都是如此看法,善贷继续反对反倒成了害民的罪人。
诸位大人若要上奏就随便,善贷也会自行上本议论此事。”
魏广德环视众人,最后还是开口说道。
不过那表情,此时就好像是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
魏广德知道,随着今日内阁议论之事的传出,大明朝堂的争斗怕是开始了。
魏广德并不知道张居正当初推动此事经历了多大的风波才强推完成此事,但他清楚自己该怎么表态就够了。
等他一脸不满的从首辅值房出来,回到自己值房,只是端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当即对外面大吼道:“芦布你个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