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罗子国遗民于汨水之南,建立了楚国在三湘流域的首座城市。
今天,大汉帝国荆州刺史部长沙郡罗县的县城,就是在故罗子国城的基础上修整扩建而来的。
罗县县城近似一个正方形,东西南北城墙长均为360丈左右——县城面积并不算大,从醉仙居步行到县寺,两刻钟都不用。
但是,在汉末,县城的卫生条件相当恶劣,街道上污水、生活垃圾乃至人畜粪尿到处都是——刚刚才换好华服,区星可不想下一瞬就被弄脏了——步行的选项被排除。
骑马呢,则容易将华服弄乱。再加上,套袴只有裤管没有裆,华服骑马极不舒服——骑马的选项也被排除。
于是乎,就只能乘车去县寺了。
“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中二千石以上右騑,三百石以上皂布盖,千石以上皂缯覆盖,二百石以下白布盖,皆有四维杠衣。贾人不得乘马车。除吏赤画杠,其余皆青云。”
依礼制,区星可乘三马牵引的马车,可以用白布做车盖。但区星没有选择马车出行——日头已高,气温上来了,他担心宝贝马儿们中暑。
区星委托醉仙居,提前租好了一驾牛车。这会儿,区康、区乐客串车夫,载着他悠哉悠哉的朝县寺出发了。
与大汉帝国的其它县城一般无二,罗县县城也可分为官寺(政务区)、市(商业区)、里(居民区)三大区块。区块之间,有城垣和街道相隔,互不干扰。
罗县县寺位于县城城北,围墙形状为长方形,县寺正门对着中心大道,朝南开。
乘牛车,从醉仙居对着的南北辅道转入中心大道,不多时,罗县县寺便到了。
区星在寺门前的石制桓表处下车,叮嘱区康、区乐道:“我入寺登记报到去,你二人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唯。”二人俯首应命。
牛车吱呀吱呀的停了下来。这时候,寺门都亭的亭长带着两名执戟亭卒也靠了过来,似要询问盘查。
区星朝三人拱了拱手,作揖礼道:“亭长、诸君,区星有礼了。我乃县令董公辟召的新任县田曹吏,今日是来功曹报到登记的。”
说话间,区星从袖口掏出一枚竹制名刺,双手奉上。
“请亭长过目,代为通传,有劳。”
见区星虽然年轻得过分,但仪表堂堂,穿得也人模狗样,亭长不敢怠慢,他赶紧拱手回礼。
“南门亭长李方,见过区君。”
北地口音,应该是县令的凉州军旧部。难怪不认识自己,区星暗想到。美名恶名暂且不论,区星在罗县及其周边部分区域,绝对称得上赫赫有名。
李方双手接过区星的名刺,再递给身侧的一名亭卒,吩咐他速去通传。然后转身,亲自为区星引路。
“区君,请随我先到塾舍暂歇。”
塾,就是县寺门旁的附加建筑。与围墙相连,左右各有一间。至门外当就舍更衣,塾详想应对之事——这个工作,区星在醉仙居时已完成了——他只需坐在塾舍休息等候就行。
“李亭长可是陇西人士,还未请教台甫?”
“区君却猜错了。在下李方,草字彦直,乃是汉阳郡人。”
……
在塾舍没坐多久,便有一名县吏随报信的亭卒一起走了进来,朝区星拱手作揖道:
“区田曹,有劳久等。主吏寇君有请,请随我来罢。”
这个明显就是认识自己,应该是本地土著了。区星赶紧起身,拱手回礼道:“多谢足下,有劳了。”
“区田曹,请。”县吏回头转身,在前引路。
“叨扰李亭长了,告辞。”
与亭长、亭卒拱手致意后,区星跟在县吏身后走了出去。
“不敢,区田曹慢走。”李方与亭卒一齐揖礼相送。
“我观足下,甚是面熟。”出得塾舍门,区星探身问道,“敢问尊姓大名?”
“区田曹竟还记得在下吗?”县吏回头,略觉惊喜,“在下寇寿,草字伯禧,现忝为功曹佐吏。田曹入寇氏私学时,寿刚好完业。”
“原来是师兄当面,星有礼了。”
说话间,二人穿过县寺正门,迎面是一道充当屏风用的土墙,时人称之为罘罳。
绕过罘罳,就进入庭中。庭中最重要、最显赫的建筑物就是县衙正堂,为县令董义视事之所。
正堂是一处没有分间的大堂,以帷从中央隔开。区星放眼望去,只见正堂的墙壁上绘有数任县长的肖像画,画像旁还书有文字注解。
其中并没有前任县令的肖像。
“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虽《春秋》采毫毛之善,罚纤厘之恶,不避王公,无以过此,尤著明也。”
由于大汉的吏治日趋腐败,贪污犯县令长们唯恐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后世鞭尸,越发的抵制抗拒画像一事。
到阳嘉年间(元年:132年三月-末年:135年。是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画前任县令长肖像于正堂墙壁事,在帝国全境基本绝迹。
正堂两侧,是县令佐吏办公的厢房。县令隔三五日在正堂视事,日常小事,可由县吏便坐处理。
绕过正堂,其后是诸曹理事之所。居中所在,便是功曹。
区星跟在寇寿身后走进功曹,来到治事室外。
“田曹请,主吏已在等候。”寇寿行礼告辞。
“有劳师兄。”
区星躬身回礼。目送寇寿离开后,他脱去鞋履,步入治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