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二章 虎将陆  无双群侠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武将唯唯诺诺,低眉顺眼,唯恐招来祸端。甚至军队将领也避讳谈论用兵,而以崇尚文儒为荣。而同级别的文官武官的俸禄更是可以相差十倍。
    如此种种,终致宋军力衰微,逢战必败。
    云锦书和栾星回都是点头称是,云锦书道:“大宋确实对武将太过苛刻,不见狄将军与马将军,即便做了枢密使,也还是遭人排挤。”
    云锦书所说,乃是狄青与马知节。
    狄青好友兼部下焦用被韩琦所杀,竟是无能为力,即便后来做了四年枢密使,日子也不好过。少便有神童之誉,灌水浮球的文彦博当权,请上调狄青出京做两镇节度使。狄青上书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
    宋仁宗也觉有理,就向文彦博转述了狄青的话,并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宋仁宗听了默然无语。
    狄青不知此事,还到中书门下去为自己辩白。文彦博直截了当道:“无他,疑汝耳。”直接告诉狄青,就是怀疑你,怎么样?吓得狄青后退几步,再不敢争。去了藩镇后,日日提心吊胆,结果不到半年,就嘴生毒疮,不久去世。
    名将狄青尚且如此,其余人更加不堪。良将马知节任枢密院期间,长期遭到文臣集团冷遇。宰相王旦之子王素记有一事:马知节与王钦若、陈尧叟同在枢府。一日,上前因事相忿。上召公,至则见冀公(即王钦若)喧哗不已,马则涕泣。在皇帝面前,同僚敢大声喧哗责备,自己却只能哭个不停。这武将的委屈当真可见一斑。
    陈尧叟便是《卖油翁》故事中的陈尧咨。北宋王铚《默记》中载:宋真宗欲选善射者与契丹使者比箭,陈尧咨欲往。结果却被其母一通臭骂:“你一个状元,去跟人家比射箭,丢不丢人?”
    宋人重文轻武,一至于斯。
    梁辅臣却是摇头,道:“有史为鉴,穷兵黩武者,如先秦之强盛,亦不能长久。”
    李云政道:“非云穷兵黩武,而是文武并举。唐太宗《帝范》“阅武”与“崇文”两篇,斯二者递为国用。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
    梁辅臣道:“说来容易,做时却难。谁不想文武双全,在坐诸位,云公子,栾公子身怀绝技,吾等心羡之,但若叫我等去学,便是穷极一生,怕也不及两位万一。”
    云锦书和栾星回都笑称不敢。
    梁辅臣也是一笑,又道:“纵观历朝历代,都是以兵始,以武夺天下。以文继,立国满目疮痍,乃广用贤良,励精图治。待到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必定武备松弛。要知武将是打出来的,休养生息,无仗可打,如何强军?军力一衰,再遇昏庸享乐之主,国百病丛生,一旦乱起,武又颓废,则大厦倾倒。汉高祖建国,先有文景之治,随后便是汉武黩武。虽造就汉武盛世,国力却是衰微。于是昭宣中兴,又在恢复国力。但随即便被王莽篡汉,又是战乱频起。光武帝平复天下,国中又是一片狼藉。待到明章之治,国力复强,便又想着开疆辟土,永元之隆,武功赫赫。但旋即便是党锢之祸,群雄割据,三国相争,曹丕篡汉。”
    沈放与萧平安都是静坐,听旁人议论,一直未曾插言。萧平安忽然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打仗呢,大家和和气气不好吗?”
    他自觉见识不如众人,也没读过多少书,只觉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个疑问盘桓在头脑里,挥之不去,此际终于问了出来。一开口反而不怕了,继续道:“要打仗的是皇帝,将军,大臣,难道是他们的日子过的不好吗?他们住最大的房子,有花不完的钱,吃最好的饭菜,喝最好的酒,不需要干活,做什么都有人伺候。打仗受苦的是百姓,可百姓有什么呢,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夺取的究竟是什么?”
    此际天色已晚,上首柴九斜靠椅上,貌似有些疲惫。萧平安忽发议论,他却是慢慢坐直了身子,目光在萧平安面上停留了片刻。看的萧平安心中忐忑,不由自主低下头去。
    沈放等人表情也是各异。沈放虽与萧平安相处不久,但对这位义兄却甚是了解,知他心地善良,有此一言再正常不过,也被他赤诚之心所动,落手在他肩头,捏了一捏。
    叶素心和沐云烟都转头看他,两人视线却是碰到一起,立刻各自转过头去。
    宋源宝正忍不住要有高论,却听慕小倩轻笑一声,先道:“你如此无欲无求,不如学老庄去吧。”
    柴九干咳一声,道:“你说的没错,人的贪欲没有止境,有些人有了就还想要更多。”
    听他开口,众人都安静去听,只听柴九接着道:“皇帝想要更大的疆土,文臣想留名青史,武将想建功立业,富翁想要更多的财富,寻常人家也想比邻居过的好。人人都有欲念,这欲念本身不是坏事,可以激人奋发,可以创造出更多有用的事物。但若是贪欲超过了自身的能力,甚或是人性,就是灾难。这便是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李云政叹道:“诚哉斯言,贪欲为一切悲苦之源。”
    郭汾阳见柴九又靠在椅上,倦意更浓,起身道:“好了,好了,今日便说到此吧。”微微一顿,又道:“此番游历到此而止,我明日会和柴先生返京,你们可自行离去。”
    想了一想,又叮嘱李云政三人道:“此处是非之地,你们三个不会武功,少些自保之力,可随我和柴先生先行北上。若是急着还家,就速速南下,莫要耽搁,先避此战乱险境。”
    众人忽听此言,都是吃了一惊,转而都是恋恋不舍,李云政脱口而出,道:“这便结束了么。”随即惊觉自己失态,起身整衣,对柴九恭恭敬敬一拜,道:“能与先生同行,得谆谆教诲,如沐春风,时雨之化,感恩戴德,终身无忘。”
    沈放和萧平安等人齐齐起身,跟着拜谢。沈放得柴九眷顾,方能得《白马经》,岂止是救了自己一命,当真是恩同再造。此番虽跟行未远,但柴先生言传身教,也是叫他获益匪浅,这一拜也是至诚至真。
    柴九与他见过的人都不同,明明满腹经纶,腹载五车。却很少将自己的意见直接灌输与人,从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也从不发怒。但身边每一个人,都不自觉的对他尊敬,即便宋源宝如此无法无天,见他也是老老实实。德行兼备,高山仰止。
    柴九微微一笑,起身还了半礼,道:“来日方长,只要你等愿意,燕京柴门,随时欢迎前来拜访。”转身朝后走,行到半途,却回身对沈放招了招手,问道:“你如今身子如何?”
    沈放也未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