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几年都要派出天使去缅甸采购宝石,想来那里宝石矿藏应该不少。
以前这些矿藏应该属于缅王或者土司,现在直接卖给商人,让他们出钱赎买经营即可。
占下那么大的地方,总有来钱的路子。
罗汝芳此人官品不错,从云南官员对他不待见就可见一斑,由此我认为此人当是朝中少有的正直之臣。
此事,交由他来做,定能把朝中耗费弥补回来。”
对魏广德来说,只要有了地盘,还怕变不出银子吗?
缅甸的资源应该不错,借着这机会,把缅甸的矿藏干脆直接变现得了,补充下大明朝廷的财政。
至于之后驻军的靡费,自有朝廷的赋税补上。
想来缅甸的粮食一年两熟没问题吧,那等于就是多了个湖广出来。
有了海路,这些粮食运回来也方便,根本不存在张居正想的,打仗就是亏本的可能。
西方国家就比较现实,人家是奔着利益打仗,开战前就知道要的时候什么。
结果就是弹丸小国因为战争,国力反而越打越强。
反观大明,每次都是被动迎战,然后自然都是亏本,给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之前不管是占下小琉球还是吕宋,都没有给大明带来实质上的好处。
甚至,大明还要先向那里投入,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汇报。
其实,回报是有的,比如小琉球的木材,只不过大明的官员一般不会怎么关注这些资源。
需要木材,采买即可。
水师找到了木材来源,不再采买,他们就不会想起这其实也是收入。
或许知道,只是懒得说,毕竟少了采买就少了财路。
所以在他们看来,明军驻军小琉球,还得浙闽负责运送粮草,实在亏得慌。
不过,大明的京官们却从未注意过越往南面,粮食成熟快。
许多官员还在为广东、琼州等地粮食一年两熟津津乐道,认为实在是天下一大奇事,却不知道出了南洋,稻米一年三熟都不奇怪。
也就是当地土著懒惰不堪,所以产量才不大。
而到了后世,东南亚,包括缅甸,印度许多地方的稻米产量那都是非常之高的。
这些地方,也都是稻米的主要出产国,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一部分稻米弥补国内粮食产量的不足。
可以说,也就是这时代的明人消息闭塞。
魏广德相信,一旦缅甸稻米一年三熟的消息传回国内,必然震动大明,朝廷的目光不可避免也会转向那里。
因为只要手里有足够多的粮食,那天下事就好解决了。
中国人太过勤劳,所以他们固执的认为田地的产出才是财富的根源。
当知道南方富饶的土地后,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就算不离乡背井去那里,在那边建个庄园总可以吧,特别是国内那些粮商。
魏广德也希望大明能够获得更多的高产田地,以缓解未来百年这片土地上必然出现的“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难。
虽然,魏广德并不确定那时候的官员和商人们,是否会让灾民获得这些粮食。
但总归是个希望。
魏广德是这么想的,可此时的张居正和张四维则在考虑他说的话。
“用田地奖励那些将士,变卖矿藏补充财政亏空。”
张居正忽然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他一开始没想到缅甸的土地,那是因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缅甸那就是穷乡僻壤,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去。
官员们去云南,大多都是发配,或者是为了更快的升职,去那里提升级别,然后很快就调回来。
即便是后世,支援边疆建设,也是快速提拔的重要条件。
大明在这个时候,其实也是类似的做法。
不然,大家都只选择去江南富庶之地为官,谁还会往贫穷的地方跑。
去了下等县,只要政绩不错,往往都能得到提拔。
至于那些田地是否有主,也不在张居正的考虑范围内。
“子维,你认为如何?”
张居正转头看着张四维问道。
“次辅意见极是,户部拨不出足够银两考上有功将士,若是能按军功划拨田地给他们,想来必然会大受欢迎。
不过需要请魏阁老注意的时候,留守缅甸和分田务必由军士自己选择,不能强行命令。
毕竟,他们都是我们大明的有功之人,可不能再这个时候寒了他们的心。”
张四维开口说道。
“子维说的很对,此事我会让兵部行文。
不过大军短期内应该不会班师,十万大军至少还要在缅甸驻扎数年,待局势稳定后再行撤回。
所以,田地大可分配给他们。
若是那时候军士还愿意归国,他们大可变卖田地,带着银两回来就是了。”
魏广德笑道。
“驻扎这么久,这可是十万大军,朝廷要转运多少粮草接济他们。”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四维立马不淡定了,马上扭头看向张居正。
“为了避免安南旧事再次发生,大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