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汨水东来 第五十二章 商贾(一)  汉末区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他人在何处?”

    区星一边翻身下马,一边问到。

    “在少君府,正和老精夫在闲聊。”

    “毋要胡说,是族长府。辛苦了,我这就过去见他。”

    郭大贾者,姓郭名石,荆州刺史部桂阳郡郴县人,是往来于洞庭湖流域和南海番禺间的一名商人。

    郭石白手起家,若论资产,与张世平、苏双这样的鸿商富贾比较,相差其实还远。

    但是,因他重信守诺,童叟无欺,于往来商路上的声誉颇佳。故而,也常被人敬称一声郭大贾。

    “区师。”

    族长府前,得到消息的郭石已经侯在院门处,执弟子礼相见。

    “郭素封。”

    区星双手托起郭石,和他各论各的,顺势把臂与之同行。

    郭石现年四十有六,区星年方十八,但两人却是相交莫逆的忘年好友。

    七年前的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秋收之时,友谊因为缘分或是宿命而诞生。

    那个时候,鹅形山还是外界眼中的龙潭虎穴。传说,那里的蛮子们杀人越货,穷凶极恶。于是,商旅不行。

    奋斗了半辈子的小商人郭石,在那个秋天辞别了商队老板周朝,开始拉伙单干。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小商队刚组建不久,郭石就亲自带队,驶入了通往区家冲的小路。

    素旗翻飞,呼哨喧天。快行到坞壁门前时,商队迎来了区氏族人的夹道欢迎。

    蛮子们不太懂织物印染技术,也缺少染料。他们找出了还未裁剪的、最干净的素色麻布,绑在竹竿上做成旗帜,用来欢迎大驾光临的商贾朋友。

    被律法歧视,只能穿着素衣的郭石等人,会错了意。翻飞的素旗,竟是特意为我等准备的吗?

    久违的尊重,让商人们几乎热泪盈眶,故事在美好的误会中拉开了帷幕。

    郭石的小商队一共有七辆驴车。其中,五辆载有南海番禺产的海盐,共八十石。两辆载有商队的行李,一些奇珍异宝和送人的小礼物。

    汉末三国时期,荆南四郡皆不产盐,罗县的盐价尤其之高——县城市集售卖的食盐,贱时千五百钱一石,贵时则要数千。高价如此,这盐甚至还是苦涩味极重的粗盐。

    区家冲尤其缺盐。郭石商队的运来的食盐,让区氏上下欢呼雀跃。可惜的是,彼时穷困的区家冲,不仅缺盐,也很缺钱。

    郭石和区震商议了一番后,将车队开进了族长府的院中,向外宣称:食盐按十钱一斤、二百五十钱一钧、八百钱一石的价格出售,用金、钱购买,或是用等值的货物以物易物皆可。

    区氏虽穷,这些年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各家各户积攒的山货却是不少。

    听闻有“廉价”食盐出售的消息后,区氏族人们拿着自家开荒打猎时积攒下的犀角,兕角、鹿角、象牙、虎皮,虎骨等物,来到族长府前排队。

    区氏族人们先将手里的山货,交由郭石和区震联手鉴定其成色,然后兑换领取写有价格的竹简,再凭竹简去交换对应价格的食盐。

    秋收农忙之时,寇氏私学放了长假。交易现场手书竹简的,正是时年十一岁、放假在家的小区星。

    半天时间不到,五车食盐就已销售一空。

    郭石很开心。

    从番禺购入食盐运到罗县,成本不过三百钱每石。郭石这趟区家冲之行,食盐售价均价约九百五十钱每石,净赚五万余钱。

    山货运出区家冲发卖,高低还能再赚个十到二十万钱——就这一趟的获利,抵得上郭石过去在周朝那干五年的收入。

    区震也很开心。

    这一次从郭石这里购入食盐,全族上下节省了四万余钱。省下的钱,足够再添置三头壮年耕牛了。

    宾主尽欢。

    区震请商队在自家享用飧食,晚上另有酒宴招待,让大家伙好好休息放松一晚后再出发。

    郭石则赠与了区震两石食盐,一小盒南海珍珠,作为促成交易的回扣。就连手书竹简的小区星,他也没有落下,亲手奉上了一袋饴糖作为谢礼。

    “有劳区少君。小人郭石,日后还望少君多多照拂。”

    “好说,好……”

    ?!

    郭石?!

    区星猛的抬头,去接糖袋的手也愣在了原地。

    “少君~此饴糖也,可是有什么不妥吗?”

    糖还没看没吃,区星不知道有无不妥。但是,“郭石”这个名字,却让区星的内心激荡不已。

    “郭君之名,可是二千石万石之‘石’?”姓之“郭”,商队号旗上便有,区星于是问到。

    “回少君,正是。”

    “郭君籍贯,可是零陵郡或桂阳郡乎。”

    “咦~”郭石很是诧异,“回少君,小人家住郴县,正是桂阳郡人。不知少君是如何知晓的呢?”

    “我掐指算来的。”

    真的是那个郭石。

    穿越之前,区星的历史学得一般。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大人物、大事记,他倒也略知一二。对于细节琐事,对于史册角落里的小人物,那基本上就没什么印象了。

    但是,区星的事迹另当别论。

    对于历史上这位与自己同名同姓,有可能是自己曾曾曾……曾祖父的长沙贼区星的光辉事迹,区星知之甚详。

    因为,区星的光辉事迹,史书上拢共就记载了那么几句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