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次明军行动规模庞大,南北各省皆有调运粮草支援。
就算有存粮,北地也不会多,或许江南有些。
“我有个想法,不过得先听听户部的意见。”
魏广德没有反驳申时行的话,因为他的话是对的,大明北方各省能挤出的粮草极为有限,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如何反驳?
不过,刚才魏广德其实也已经想到获得粮食的渠道,这些年大明开发南洋,不就是在这个时候用的吗?
“芦布,把缅甸和旧港,还有关于南洋的奏报都找出来。”
魏广德一开口,正在看奏疏的张四维猛然间抬头,奏疏也不看了,瞪大眼睛盯着魏广德。
而申时行也是一样的表情,都是吃惊的看着他。
“你们或许还有印象,缅甸李都督早就报过,缅甸土地肥沃,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现今我大明短暂缺粮,大可向缅甸、南洋诸国征集。”
魏广德迎着他们的目光,开口说道。
“一个朝鲜就因为征粮,这些天,天天去礼部哭诉”
申时行急忙说道,不过话没说完就比魏广德挥手打断,道:“对南洋藩国,我们不需要他们征集,而是我们用大明财物和他们交易,但必须是公平价格。
这些年北方气候寒冷,冬天一年比一年长。
记得年初,钦天监还上报去年冬天比前年多了十三天,影响到北地春耕。
当时我就在想这事儿,如果天气继续如此,北地千百万百姓该如何解决吃食问题。
最后想到缅甸,既然他们那里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南洋诸国应该也可以。
早年朝廷的开中法,让盐商去边镇开垦皇帝屯田,为边军提供粮草换取路引。
如今我们也可以用类似做法,让国内的商人,甚至勋臣派出家人,去南洋诸国买地耕种,再把粮食运回来。
现在许多人都想要船引,搞海贸,以后的船引,根据他们往回运送粮食的多少来发放。”
魏广德的话,有些石破天惊,张四维和申时行是绝对想不到派出国人大规模出海南洋,开发那里的土地资源,再把土地产出运回国内。
“这能行?”
张四维结结巴巴说道。
“如何不行,没看到南海水师早年奏报,还有锦衣卫的情报,南洋诸国土地肥沃,但他们的人懒,都是随便种植,但就算如此也够他们吃的。
土地买过来,我们去耕种,产出只会更多。
把这些粮食运回来,充盈府库,手里有粮,朝廷做什么事儿都有把握。
而付出的,不过就是一些船引而已,还能多收税。”
魏广德说道这里,视线在两人间来回移动,最后又说道:“诸公应该知道,当今为何百姓生计艰难,还不是土地被宗室勋贵、士绅豪族侵占。
又有地方上纵容,让他们大肆侵占兼并田地,百姓辛劳一年收入尚不够果腹。
光在国内兼并土地有什么用,一年一熟,还不如把地窖里的银子拿出来,去南洋买地,一年三熟,产出再用海船运回大明。
让户部再计算下,如果运回粮食,等他们出海贸易时,可以适当给予关税优惠,想来他们应该不会反对此事。”
大规模移民,魏广德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需要朝廷有大量钱粮。
按照明初对移民的规矩,朝廷是要负担移民一路上的支出。
让国内那些土豪士绅去南洋开发田地,甚至是海商,估计为了减税,他们也不会反对,毕竟是买的土地,还是一年三熟的良田,可以传家的。
张四维和申时行都不说话了,低头思考魏广德这个提议。
不过很快,张四维就把手里的奏疏递给了申时行,让他也看看。
魏广德的提议惊人,扎扎实实震惊了张四维一把,但是眼下的事儿还得解决,那就是给蒙古人粮食。
远水不解近渴。
姑且不论魏广德提议是否可行,还是先把蒙古人要的援助搞定,再说其他的。
不多时,张科和张学颜也急匆匆赶来,他们接到内阁相召的消息,刚刚才从兵部官员口中知道了大同发生的事儿。
当时张学颜就极力反对支援蒙古,朝廷没钱没粮给他们。
要,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以后。
然后,内阁来人,他们就急匆匆赶过来了,连临时向常盈库借款的事儿都没谈好。
“子愚、进卿,大同的事儿你们知道了吧。”
两人坐下后,魏广德才开口说道。
两人都点点头,魏广德继续问道:“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不等张科说话,张学颜已经开口道:“首辅大人,户部调不出粮食,山西府库只余少量军粮备战,根本无法支援蒙古。”
“边镇虽有粮食,可那都是士卒的口粮,给了蒙古人,他们吃什么?”
张科也开口说道。
“如果只是把开春后的口粮拨给蒙古人,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呢?”
魏广德反问道。
“那春天吃什么?”
张学颜马上追问道。
“从江南和南洋调拨粮食,从缅甸和南洋诸藩采购粮食,三月时间足够运到北方。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