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但隶属关系太过复杂,即便刘擎生活了这么多年,依然分不清这些个从属关系。
比如太尉管辖着太常卿,光禄勋和卫尉,司徒掌管廷尉太仆和大鸿胪,司空则执掌少府宗正和大司农,而三公之下,又各自有长史等属官,真正处置实务的尚书台,又在少府之下。
荀彧接过帛书,看着简单划出的三省八部结构,陷入思索。
刘擎曾想过数次采用什么结构,既要加强中央集权,扼制地方,又要靠拢顺利过渡,不能搞得天翻地覆,最后,决定采用三省六部制过渡,再将农部从户部脱离,并添加商部,形成特色的三省八部制。
这么创新的理由很简单,刘擎的更改也很想当然,那就是户部权力过大,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全管了,想想都离谱,老祖宗的制度设计或许自有其智慧,但刘擎的创新,自有其见解,那就是有要有一个部,专门从事三农事务,来保障田地,保障粮食,保障农民,能不能有效遏制土地兼并先不说,但至少要朝这个方向使劲。
至于商部,显然古代统治者没有尝过商业的甜头,如果所有底层人都靠种田活下去,这对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来说,实在是一把沉重的枷锁。
至于实效,先在冀州试点,再推广至各州,他日平定天下之时,便可用作中央官制。
“主公,尚书省我懂,何谓中书与门下?”
刘擎笑道:“你便是中书,执掌机要,发布政令,并总领百官,至于门下,乃是本王近臣,类似于本朝侍中,为本王出谋划策,顾问应对,并要审查复核本王诏命。”
荀彧点点头,基本懂了,又赫然发现,若按主公所言,那中书省岂不是集三公之权于一身?
荀彧有些意外的看着刘擎。
“文若以为如何?”刘擎笑着问道。
荀彧却有些慌了,集三公之权于一身,这是主公的试探吗?
“主公,中书省事权,是否有过?”
“并不为过,三公分权,会使决策效率低下,而且有门下省审查复核,断不存在一家独大的事发生。”刘擎所述,是理想状态,若真碰到大奸臣,不管什么制,都白搭。
“尚书省下辖六部,倒似四曹尚书,便是主公所言的分工统筹吧。”
“不错,如今的尚书,官品低微,在朝中并无实权,何进,袁隗,董卓,王允,皆以大将军,太傅,三公之名录尚书事秉政,如此,岂不多此一举?”
“主公明鉴。”荀彧由衷佩服,原本以为主公是仁德两全,胸有大志,英武无双,没想到平日里对不怎么关注的政事,也有如此见地,荀彧心中是无比的佩服。
主公真乃真正的不世出的明主呐!
刘擎笑着继续道:“其中人选,你且看看,报给本王,冀州官制饱满,可先在此一试,若有成效,向各州推广即可。”
荀彧虽然被中书大权惊到了,但整体观感甚好,简洁明了,若能实施,定然能将处事效率提升不少。
刘擎原本想着,荀彧在办的事,更像是尚书令,自己现在的位置,更像是中书令,毕竟令出中书,便是令出本王,这个职位,大概就是丞相宰相之类的。
丞相竟是我自己。
不过,刘擎可是汉室宗亲,还有一个更贴切的位置,给自己留着。
不过现在嘛,不要急,等荀彧先把人选上来再说。
荀彧离去之后,刘擎也回了后宅,今日还是骞萦从雁门回来的日子。
刘擎径直来到骞萦的别院,见骞萦正在院中耍剑。
“萦儿好兴致,这一路上,难道还不够累么?”
刘擎的声音在骞萦身后响起,骞萦动作一收,将剑别至身后,雀跃的朝着刘擎而来。
骞萦回来,显然连衣服都未来得及换,熟悉的紧身革衣,惹眼的麦色皮肤,雀跃间深棕秀发随之越动,显得弹性十足,独特的野性之美。
“拜见大王。”骞萦行礼。
“萦儿无需多礼,看来心情很不错。”
骞萦欣然一笑,不善言辞的她,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刘擎。
“外头热,走,入屋说话!”刘擎说着顺势牵过骞萦的手,朝寝屋走去。
骞萦抿嘴一笑,将剑交予侍女,静静的跟着。
刘擎径直往竹席上一躺,长舒一口气,惬意道:“萦儿,此行收获如何?”
骞萦跟着躺着,侧卧对着刘擎,一手托着脑袋,姿势妖娆,曲线身段尽显。
“此行草原,我见了南方五部的首领,他们见到王族这两年的发展后,皆愿和大汉通商,以牲畜毛皮等,换取煤炭,粮食等物。”
“可愿臣服大汉?”
骞萦脑袋摇了摇,连带着整个身姿晃了晃,谁能想到,她这是在谈正事,不管怎么看,都像在勾搭刘擎。
好在刘擎身边美人入云,早已能坐怀不乱。
“若是不愿臣服,那通商的价格,可就不一样了。”
关税了解一下?
毕竟谁更需要物资,明摆着,毕竟谁强谁弱,明摆着。
“我已经告知此事,不过,大王,我有另一想法。”
“哦?萦儿尽管说来。”
“扶植骞曼,统一鲜卑。”骞萦道。
刘擎目光一紧,盯着她充满野性的俏脸。
“大王,我绝无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