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八章 颍川之战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越发变得苍白。
    “小春,你过来!”荀俭唤道。
    小仆凑上前去,荀俭轻道,城南仓中,粮食不过十数石,多数为牲畜用的草料,藏粮食的地方,你知道,等渤海王大军破城,你去寻高顺将军,将粮食交给他。
    小仆听着交待后事一般的话,当即哭了起来。
    “你哭甚!”荀俭不争气的骂道。
    小仆连忙擦去眼泪,泪眼婆娑的看着荀俭。
    “唉,老朽了,怕不能见大王成就大业了……”
    说着,荀俭面色突然一青,一口殷红鲜血喷出。
    “家主!家主!来人呐!”小仆哭喊着叫人。
    荀俭两眼紧闭,气息渐弱,一注老泪从眼缝中横流而下,嘴里喃喃有声。
    “大王呐,你可一定要中兴汉室呐……”
    ……
    阳翟城外,渤海军大营,一名飞骑自远而来。
    “邺城急报!邺城急报!邺城急报!”飞骑一边行进,一边有节奏的喊着。
    辕门兵士当即抬开拒马,让出通道,让飞骑长驱直入。
    中军大营,高顺与徐晃正商量着攻城之法。
    “阳翟临颍水,官道四通,拿下阳翟,颍川便得手一半,公明,你看,这是我制定的攻城方略。”高顺说着将一副简图交给徐晃。
    “佯攻城东,实则重点在西,孝父,声东击西乃人尽皆知的计谋,是否再议议?”徐晃道。
    “公明有所不知,这淳于琼虽是朝中叫的上名号的将军,不过,实在是言过其实,以他的见识,虽知声东击西之计,却未必会信我等采用如此愚笨之法。”
    徐晃揪了揪自己的大胡子,“你这是预判了淳于琼的预判?”
    “哈哈,可以这么说。”高顺笑道。
    “报——邺城急报!”
    一封信,书信快速呈到两人跟前。
    高顺当即展开,走到徐晃跟前,两人一同观看。
    “成了!主公有令,可以攻城!想必城中荀氏,应该转移了。”高顺道。
    “那便以孝父之计,明日你带兵佯攻,我亲自先登城西!”徐晃指了指简图。
    “诶,不对!公明你看,是你率军佯攻,我带队先登!”高顺指着城西的简图,上面的小兵符号,带着盾牌,正是高顺的陷阵营。
    “好好好,不与你争,若说先登攻城,我部确实不如陷阵营,哈哈!”
    “但愿明日旗开得胜,一战破城,我们也好早早的拜见荀老先生。”高顺说着,转身面向门口,“军情紧急,此刻便开始准备吧!”
    ……
    翌日,清晨便万里无云,阳光十分灿烂。
    阳翟城头,袁军守卫慵懒的倚靠在温度适宜的墙体上,墙体的热度刚好用来驱逐清晨的含义。
    突然,远方传来数道号声,随后又传来阵阵鼓声。
    城头守军当即重视起来,向外一眺,果真瞧见远方出现一支黑压压的兵马。
    “敌军攻城!敌军攻城!鸣金示警!”
    很快,城中兵马都被惊动,成队的袁军涌向城头,还有不少纷纷抬着条木,驻在城门后方。
    淳于琼也从睡梦中被唤醒,片刻后便赶至城头。
    再望城外,渤海王军渐渐靠近,淳于琼点了点人数,大概是有骑兵五千人,步军一万人,左右。
    实际上,淳于琼看得极准,徐晃部下,只有五千骑兵,其中一千还是铁浮屠,而那一万步军,是张邈的陈留军。
    至于高顺的三千陷阵营,当然是准备去了。
    区区数里距离,若走的话,不过片刻时间,而大军来到城下,加上变化阵势,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
    就连城头上的淳于琼,都站得两腿发酸,在城头上找了一处檑木坐着。
    “有何动静,随时告知与我!”淳于琼忿忿道,他的心情十分不好,昨日搜查了荀氏的城南粮仓,发现里面仅仅十数万石粮食,其余全是草料,自己又没带什么骑兵,要草料何用,兵士可不吃这玩意。
    “将军,他们停下了,啥也没干。”
    淳于琼朝天瞪一眼,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太阳升起一个时辰之后,已经开始灼热起来。
    辰时一到,城外突然响起一阵阵呼号声,淳于琼为之一震,当即起身查看。只见渤海王军终于分出一道道手持登乘梯的小分队,朝着城头杀来。
    里面有人抬着梯子,有人持盾牌挡在前面,后面还有弩手援护。
    “来人!我弓箭射退!”
    淳于琼话音刚落,数道箭矢顿时飞掠而来,淳于琼猛然惊醒,烈日之下,冷不丁浑身打了一个寒颤。
    借着援护箭矢,梯子开始攀上城头,但很快有的被支架撑开。
    “石头,木头,给我砸!李司马,这里有我,你速去看看,其余三门,可有敌军!”淳于琼下令道。
    “喏!”
    司马下城,纵马离去。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