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万物皆可全都要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主公,臣不赞成速战。”
    “志才畅所欲言。”
    “主公,沮公所言,句句不虚!”戏志才一顿,话锋一转,接着道:“然袁氏处于如此危急存亡之际,主公若此时兴兵,必使袁氏同心,一众附庸,齐心向袁。”
    先肯定对方的部分观点,再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看看,这情商天花板。
    “虽主公坐拥三州之地,然大河之南多为富庶之地,若豪强大族皆支持袁氏,其能量亦不容小觑;反之,主公此时若放任之,袁氏内部必然内斗,而各地豪强亦各有利益诉求,若无一个强大的袁氏,亦难以形成合力,反而会内耗内斗,相互结怨,届时主公一战横扫之,各家必定望风而降!”
    通透,戏志才所考虑的,偏向人性一面,不得不说,很尖锐,也很犀利。
    这就是头脑风暴的好处,不过最终决断,问题还是到了刘擎这里。
    打也可以,发育也可以,好谋无断竟是我自己。
    “咳咳,奉孝,你以为呢?”
    郭嘉微微正襟,回道:“主公,你不是历来喜欢全都要的么!”
    刘擎表示:是的!然后呢?
    “蚕食之法,并非全然不可取,袁氏拥趸,亦非磐石一块,可先从他们入手,放任袁氏,分化拉拢,步步推进,只要袁氏没有灭族之危,便不会同仇敌忾,如此行为,亦不会对主公北方大业有所影响,而且如此作为,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实战练兵。”
    郭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算是个骑墙的主意,一边骚扰,影响对方发育,一边自己发育。
    战略层面的塑造性,通常都比较大,因为想象的成份居多,只有到了战术层面,才是真正有难度。刘擎分别望了眼四人,最后目光落在郭嘉身上,战术进行到最后,多半还是郭嘉扛下所有。
    “奉孝所言,更具实操性,现当下,还不是大规模南下之时,与此同时,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如今冀州虽有大河防线,不过纵深与前沿皆不够,如今的兖州,本王已据两郡,不如将兖州,作为接下来的目标,取地方略,诸位多多上心!”
    最终,刘擎还是给出了决断,取兖州。
    陈留泰山二郡已归刘擎,东郡归董卓,而济北国归曹操,余下不过三四郡国。
    方略既定,荀彧接着道:“主公,兖州的话,济阴郡目下由丁原所据,兵力不少,战力不俗;而袁氏族亲袁遗占据山阳郡,虽有兵马,不足为虑;东平国王刘凯暗弱,并无保境之力,主公大军所至,必会投诚,而小小任城国,国相乃是徐璆,属袁氏附庸。”
    功课做得最好的,还得是荀彧啊,初略一说,就有了基本的方阵了。
    丁原与袁氏貌合神离,可以用计,袁遗与徐璆是袁氏死党,非打不可,而墙头草汉室宗亲刘凯,不足为虑,暗弱一点,倒好处理一些。
    像陈王这般有野心的,反倒比较头疼,同是汉室宗亲,同样能够做到保境安民,收留赈济流民,而且有更进一步的野心。
    陈王过去所为,显得足够担当,可惜陈国终究是个小国,深处袁氏包围之中,怕很难独善其身,只是希望他不要忘了初心。
    兖州局势,倒也不是很急,现下反而是青州那边,被黄巾搅得不得安宁,虽有曹操与陶谦在,但显然两人并不能完全掌控局势。
    “青州乱局,诸位可有见解?”刘擎问道。
    荀彧突然望了眼沮授,旋即回道:“主公,孔融死后,青州刺史之位空置,眼下汝阳朝廷已瘫,可借机向雒阳举荐沮授为青州刺史,以公与之才,足以稳定局势。”
    刘擎稍一思考,就觉得此法可行,“沮叔,以为你呢?”
    沮授拱手道:“但凭主公差遣。”
    那就妥了!
    “三月将至,首重春耕,其次,便是幽州外扩之事,本王隐隐觉得,光靠刘虞陈宫公孙瓒,必须会如想象那般顺利,本王还要做好亲临准备,兖州之事,便仰仗诸位了。”
    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是因为涉外之事,刘擎得自己拿捏轻重,刘虞还好,若让公孙瓒来办,估计就是打服为止。
    毕竟外扩的目的是谋发展,而不是耀武扬威,更不是诛不诛的,而中原之事,几位幕僚处置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应该能做到得当妥帖。
    议事结束之后,四幕僚退去,刘擎唤你蔡琰,开始拟定文书。
    一是向董卓表达慰问,胡轸刚死,樊稠又接着战死,顺便说说赠粮之事,你的爱将徐荣,吾养之。
    其二,便是举荐沮授之事,目前董卓对青州没有诉求,不出意外,应该能成么,毕竟十五万石粮草,价值大几千万钱,按刘宏的价,三公都能买了,区区刺史,不再话下。
    此举,主要是对过去以及将来利益联络的一种维系。
    蔡琰按照刘擎的意思写下,刘擎一阅,字迹秀丽,文采斐然。
    “夫君,我想给父亲写信,告诉他胡昭先生之事,可否?”蔡琰轻提着笔,望着刘擎眨了眨眉眼,双眼灵动而晶莹,充满着期待。
    刘擎怎么可能拒绝,笑道:“当然可以!写完陪本王用饭,另外,顺便问问岳父,若得闲暇,记得回邺城瞧瞧,本王为他置办了一处新宅。”
    蔡琰嫣然一笑,以坐姿欠身,“多谢夫君!”
    刘擎起身,顺手揉了揉蔡琰的头,宠溺道:“谢什么谢,傻!”
    说着便便自顾走到悬挂的舆图旁,端详起来,蔡琰则会心一笑,开始给父亲写信。
    ……
    “嘭!”
    收到徐荣军报的董卓直接将桌案上的酒觞掷飞在地。
    “袁绍小儿,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