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六章 久驻之基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说罢,诸葛亮面容镇定,挥着羽扇道:“关中之地战略重地,曹氏决然不会轻言放弃,势必会争夺到最后一刻。”
    
    “我军人口远不如敌方不宜血战,应避实就虚,避其锋芒,以屯田战术展开拉锯战。”
    
    随着诸葛亮一语吐落定下调子,蒋琬也大致明白了他的谋划思路,遂也郑重拱手抱拳道:
    
    “丞相嘱托琬也铭记于心,这就动身前去面见陛下禀告这事。”
    
    话落,他便欠身失礼告辞离开。
    
    诸葛亮目视着其背影渐渐消失不见,随即才又将目光盯凝于关中地形的舆图上胶着许久后,方才又下令丞相府长史董允征召汉中郡的百姓。
    
    将士民举家迁徙关中屯田。
    
    并承诺待平定关中全境后,将按劳分赐关中田地。
    
    这一举措约定下来,汉中百姓欣然应允者甚多!
    
    一方面是战后按劳分配田地的许诺。
    
    另一方面众人都心知肚明,己方高举“兴复汉室”的旗帜,待收复关中之时必然会迁都长安以还于旧都,从而在政治上效仿曾经的高祖帝平天下的足迹。
    
    从古至今都一样,民众对于京城脚下的籍贯都没有丝毫抵抗力。
    
    毕竟能做京民,谁又愿意做乡巴佬呢?
    
    除却这两层缘由外,最关键的就是汉中士民其实大部分都并非本地人士,几乎都是因数十载前的董卓乱政以及之后的李郭之乱导致了关中各郡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多数关中民为躲避战乱,便聚众南下。
    
    当初的汉中张教主为了扩充汉中的实力,积蓄力量反攻益州便收拢了南逃的关中人。
    
    所以说,对于如今的汉中人民而言,他们此番受征召回返关中协助屯田其实也算是归还故里了。
    
    祖宅都在关中土地上,若有机会回乡又岂会不乐意?
    
    这也是迁徙汉中士民北上基本都喜闻乐见的关键因素。
    
    对于诸葛亮的考量而言,如今双方依渭南各自据渭水东西两岸相对峙。
    
    寻常兵家所考虑的便是如何才能速战速决,驱逐曹军,速定关中诸郡。
    
    可作为政治大家,战略顶级规划者的他来说俨然是将接下来的对峙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博弈。
    
    迁徙,屯田,耕者与渭滨间杂居……
    
    这种种举措,几乎都表明了诸葛亮已经将关中划成了己方的囊中之物,开始着手布置对久经战乱的土地予以治理,恢复生产。
    
    ……
    
    汉中这边诸葛亮在思量着战略的考量,而在五丈原御帐中此时则是喧闹一堂。
    
    诸将似是在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