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支人马在手,他在辽东各地征战才能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谭纶解释道。
“辽东军打仗靠家丁私兵?”
魏广德有些惊讶,急忙追问道。
魏广德知道军将豢养私兵,都是以家丁的名义在将领身旁,承担护卫、传信一类的职务,有时候也会承担全军先锋官的角色。
但是江南卫所,将领的家丁人数并不多,而且不管是魏广德熟悉的九江卫,还是马芳、俞大猷,还有戚继光率领的军队,可都没有大规模训练私兵。
都是抽调大明卫所和营兵精锐进行训练,充做战场上的战兵。
乍一听到李成梁居然有上千的家丁组成的私兵,能不惊讶才怪了。
在他看来,将领身边有几十上百人还可以接受,就当警卫部队好了,可李成梁那可是上千人。
“大势如此,朝廷也是不得已,只得听之任之了。”
谭纶明白魏广德担心什么,但即便他是兵部尚书,其实能做的也不多。
毕竟,将领豢养家丁不是李成梁开始的,说起来要追溯到正统年间。
正德朝想要改回来,但是失败了。
之后就只能听之任之,没人再愿意得罪这群有实力的丘八。
嘉靖年间,有关家丁作战的记载开始增加,家丁因作战勇敢而被记录在史书上,甚至连明史称赞都记载“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
“此战后,李成梁要换地方,不能继续在辽东呆下去了。”
魏广德这时候不再继续说家丁的事儿,而是开口告诉谭纶。
“上千家丁,一月军饷最少上千两银子,钱从哪儿来?
若是不及时把人调离辽东,那里将来到底姓什么都说不清楚了。”
看到发呆的谭纶,魏广德解释道。
蓟镇派兵助战,看似是好事儿,可辽东那边未必会如此看。
虽然此时辽东还没有明末军镇割据的势头,但其实在这会儿多多少少已经有了苗头,那就是排外。
辽东军毕竟就那么多官职,他们还是喜欢使用辽东本地军将家族成员,并不喜欢外镇兵将过来抢他们的位置。
当然,现在他们还不敢做的过火,毕竟大明朝还如日中天,并没有要灭亡的征兆。
至少,在俺答汗做了顺义王后,大明表面上已经没有了强大的敌人,自然没人会想到几十年后大明就会灭亡,改朝换代。
魏广德若是没有后世历史常识,他也不会这么想。
看出谭纶表情为难,魏广德就问道:“怎么,此事有难度?”
“调蓟镇兵马去辽东,会不会有抢功之嫌?”
谭纶适当提醒道。
“抢功?”
魏广德闻言就是皱眉,他多少听出谭纶话里的意思,于是问道:“你是说蓟镇军和辽东军不和?”
“山海关内属蓟镇,关外属辽东,都是辽西走廊咽喉。”
谭纶依旧是点到为止,不过魏广德也能够想明白意思。
辽西走廊就是聚宝盆,辽东和大明这边的联系全靠此处,两边军将肯定都需要打发的。
当初魏广德和辽东商人联系上,不就是商人为了避开这条走廊,直接走海路进行贸易。
可见,这条路上不仅危险,明朝两镇的军将胃口也是不小。
而且,有了这条消息,魏广德也多少能想明白为什么明末那会儿,辽东明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居然还是坚持不进山海关。
进了山海关,那可就是蓟镇的范围,自然要听命蓟镇总兵府。
即便明末特殊,山海关成为辽东军最后的驻地,那也是因为蓟镇不想直面后金,所以才把此地让出来交给辽东军,多少是个缓冲。
“当初李成梁是谁举荐的?”
魏广德没追问两军之间的恶戳,而是问起李成梁来。
“李成梁是嘉靖后期由辽东巡抚李辅发掘启用,积功成了险山堡守备。他升辽东总兵官是在隆庆四年,那时候你正好回乡丁忧。
对他的提拔我听说是张居正提出,高拱认可的结果。
那时候辽东战况惨烈,从嘉靖四十二年杨照遇袭战死,隆庆四年寇犯锦州,总兵官王治道战死,短时间里大将接连死了好几个,边疆形势十分危急。
李成梁就是在总兵王治道战死后临危受命,被撰为辽东都督佥事,成为辽东总兵官的。”
谭纶当时在朝,自然对辽东军将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魏广德边听边点头,应该说任命李成梁肯定是对的,这个人的名字他在后世也有耳闻,算是明朝稳定辽东的重要武将。
“隆庆五年土蛮纠集蒙古女真诸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