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8章 技术人才  从198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从省城回临东的路上。
    易飞默默地开着车,情绪一直不高。
    两世活了五十年。
    只有这几天,妈妈在的日子他觉得最安心。
    尽管没见过几天。
    但那种发自骨子里亲情是他从没感受过的。
    赵丽丽说道:“章氏要在临东和西阳投资,三方集团也要成立,妈妈会时不时来临东的,她也说了,等小辉长大了,就来陪着你,你不用这么伤感。”
    她能看出来。
    易飞很依恋苗惠昕,毕竟血浓于水。
    他从小没有妈妈。
    现在找到了妈妈,心思自然和以前不一样。
    易飞笑道:“也不全因为这个,现在摊子越来越大,我有点压力了。去年我刚回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在暑假的时候收些废品、鼓捣下旧电器,弄点本钱,在福利院的后院建几个大棚,冬季再挣点钱,本钱够了这个月底去倒腾国库卷,年底再买些股票,手里就有第一桶金了,却没想到现在把摊子弄这么大。现在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
    现在不仅丽飞的摊子大了。
    马上就要成立的三方集团谁去管理?
    想从赵总那里挖人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赵总那里的人都是贸易型和建筑型人才,对于重工可以说一窍不通。
    重工不是家用电器。
    它牵涉的太多,也太复杂。
    赵丽丽说道:“这个急不得,实在不行就从姚国庆他们那里找人,再想办法招些大学生来培养,如今的丽飞公司也好招人了吧?”
    丽飞公司现在在临东名气算很大了。
    甚至整个东江省也不是默默无闻了。
    还是有些大学生愿意到私人企业的。
    也可以到一些效益不好的国营企业挖人。
    各单位还是有一些像孙普辉、方凡这样有抱负人的。
    现在已经有国营单位的职工主动辞职,去南方发展或当个体户。
    有相当一部分是知识分子。
    易飞说道:“干脆明天让郑韵到临东大学弄个现场招聘会试试,说不定能招到合适的人呢。”
    这时候能考上临东大学的,至少会学习。
    现在的大学可不像二十多年后那么好考。
    会学习的人,就值得培养。
    赵丽丽问道:“你准备招多少人?”
    从临东大学招来人,他们短时间内也不一定上得了手。
    顾万钧、姚国庆他们算是有工作经验的。
    刚毕业的学生,没人带的话,肯定有点无所适从。
    易飞笑道:“多多益善,每个公司都缺人,就说叶瑛那里,除了她和袁立忠还有点研发能力,其它几个技术员搞生产还行,研发的能力几乎没有。”
    这也和这些年袁立忠一直把持技术有关。
    他的技术来自海城。
    不用他搞研发,拿来稍做点改动就能生产。
    所以电热管车间一直没有研发部门。
    如果不是自己对电热管很了解,指望他们研发,以现在的力量别说领先国内外技术,能到国内技术就不错了。
    倒是顾万钧那里有个不错的研发小组,但也得补充新鲜血液。
    电器公司研发中心派出八九名大学生后,也就剩下七八名研发人员。
    还好,周安一个顶好几个。
    这边倒不是很着急,他对电器最熟,只要他提出方案,周安就能实行。
    “到家后就通知郑韵,让她明天就和临东大学联系,搞个现场招聘。”
    赵丽丽说道:“咱们这边工资高,机会好,总能吸引一些学生的。”
    年轻人都比较热血。
    就凭易飞这大半年的英勇事迹,就能只引到大学生们。
    易飞说道:“丽丽,我有个想法,我们得加强研发的力量,有很多东西,研发出来,就算丽飞公司不生产,也可以申请专利,卖专利也很挣钱啊。”
    有很多东西,并不是难度有多高。
    而是很多人想不到。
    易飞就知道很多类似的技术。
    专利法才颁布三年。
    很多公司个人根本没有知识产权这个概念。
    自己发明的技术也不去申请专利,结果自己反而被模仿都超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啊,我一切都听你的。”
    赵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