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不。”徐三摇头,“我只是让士兵重新找回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当一个人能靠手艺养活自己,他就不再只是炮灰。”

    十月上旬,盟军在布干维尔岛登陆。

    消息传来时,徐三正在调试新到的太阳能充电板。他立即下令关闭所有非必要设备,进入“静默模式”。净水器维持最低供水,热餐减半,录音服务暂停。唯有“信用赊购”照常运行,且放宽条件。

    他知道,大战将至,人心最易动摇。

    果不其然,三天后,大批溃退士兵涌入拉包尔。许多人衣衫褴褛,伤口化脓,眼神空洞。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伤痛,还有失败的情绪。

    徐三没有回避。

    他命令开放全部野战厨房,连续七十二小时不间断供应热食。每一份餐盒里,除了米饭和姜汤,还附带一张手写卡片:

    > “你不是逃兵,你是幸存者。

    > 活下来,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 ??老板”

    同时,他启动“紧急呼叫支援”权限,向盟军请求一次空中侦察,目标直指日军在布干维尔的撤退路线。代价是消耗掉最后500积分。

    系统提示很快响起:

    > 【支援已派遣】

    > 一架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将于明日拂晓抵达指定区域执行航拍任务。

    > 请注意隐蔽接收信号。

    当晚,徐三登上“波风丸”,驶向预定海域。借助伪装成收音机的加密通讯终端,他成功接收了三段 Morse 电文,还原出一张高清航拍草图??清晰标注了日军主力转移方向、临时集结地及弹药囤积点。

    这份情报,价值千金。

    但他没有立刻发送。而是将其拆解成三份碎片,分别藏于不同物资中:一份印在润唇膏说明书背面,一份蚀刻在太阳能板边框,第三份则录进一段家书录音的背景杂音里。

    “分散投递,才是最安全的传递。”他对冯?克莱斯特说。

    十月中旬,艾丽莎的回信到了。

    她没随船来,但带来了更关键的东西??两台英国微型发报机,正如她在信中所说,藏在钢琴零件夹层中。经冯?克莱斯特改装后,可与新加坡、澳大利亚两地建立稳定短波联络。

    徐三立即将其中一台部署至佩里硫,交由王志勇掌管。另一台则留在总部,每日仅使用一次,每次不超过三分钟,发送压缩后的综合报告。

    内容永远真假掺杂:前半部分是丰田所需的“士气分析”“补给需求预测”,后半段则是经过编码的真实情报??某基地油料储备量、某舰队出港时间、某将领健康状况(通过医疗用品采购反推)。

    十一月初,天气转凉。

    徐三突然宣布举办“首届战地创业大赛”,邀请各基地推选优秀士兵创业者参赛。奖品包括:优先补给权、免费家书快递年卡、以及一次与“老板”共进晚餐的机会。

    报名者蜂拥而至。

    来自瓜岛的一名渔夫出身的士兵提交了“海藻脱盐饼干”配方;一名护士设计出“多功能急救腰带”,内置止血棉、净水片和求生哨;最令人意外的是,一位哑巴勤务兵用贝壳和铁丝做出一套盲文写字板,专供受伤失明的战友使用。

    决赛当晚,徐三亲自主持。

    他坐在简陋舞台中央,身后挂着一幅手绘海报:“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希望的火种。”

    获奖者逐一上台领奖。徐三亲手为他们佩戴特制勋章??齿轮环绕货架的图案,背面刻着编号与誓言:“为民服务,不负此生。”

    赛后,他在日记中写道:

    > “今天,我看到了真正的力量。

    > 不是枪炮,不是军舰,而是人在绝境中仍愿创造美好的本能。

    > 我给了他们一点资源,他们却回馈以尊严。

    > 这比任何情报都珍贵。

    > 因为它证明,即使在这片被战争撕碎的土地上,人性仍未熄灭。”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十一月十五日深夜,佐藤诚二率宪兵突袭总部,声称接到线报,“有人利用民生服务公司进行间谍活动”。他们查封了全部设备,带走六名员工,并勒令无限期停业。

    徐三没有反抗。

    他静静交出钥匙,任由对方砸毁招牌。临走前,只说了句:“明天是重阳节,按照惯例,我会给每位孤老家书加急送达。希望你们记得替我完成承诺。”

    翌日清晨,奇迹发生了。

    原本应停摆的服务点门口,竟自发聚集了上千名士兵。他们手中捧着蜡烛、照片、家书复印件,默默站立,形成一道无声的人墙。

    更令人震撼的是,许多军官也出现在队伍中。有人穿着旧军装,胸前别着早已退役的父亲的照片;有人抱着婴儿,说是替战死兄弟来看一眼这个曾给他送过糖的孩子。

    没有人喊口号,没有人演讲。

    但他们的眼神,像刀锋一样锐利。

    中午时分,山本五郎的副官匆匆赶来,宣布“调查结束,无实质证据”,责令立即恢复营业。

    徐三站在重建的门前,看着那块新挂上的牌匾,轻声道:“谢谢各位。这不是我的胜利,是你们共同守护的生活。”

    当天晚上,他拨通最后一次紧急联络,将过去三个月积累的核心情报打包发送,包括:

    - 日军在南太平洋剩余燃油储备分布图;

    - 多个雷达站夜间盲区时间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