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装完车之后,李卫国开着小四轮,突突突地跑在最前面,翅膀上分别坐着王队长和谢老抠。
至于李卫军,则被撵到后边坐去了。
谢老抠心里有点不自在,主要是三闺女的亲事,竟然没谈拢,他对李卫国有点意见。
王队长没话找话:“我听小乐说,县里把奶牛都拉回来了,估计这两天就能分到各公社,也不知道咱们队能分多少头?”
这当然是好事,有了奶牛,队里也算多了一项收入,所以都想多分点。
“叫小乐使使劲,咱们队咋滴也能多分几头。”谢老抠又开始扒拉小算盘,“老王啊,到时候,叫俺家大小子经管奶牛吧,他摆弄牲口有一手。”
王队长眨巴眨巴眼睛:“这事还得老村长拿主意。”
都知道谢老抠家的门风,喜欢往里划拉,王队长可不敢答应这个。
李卫国也不掺和他们这些事,就算是生产队,干的活多活少,活好活歹的,也有区别,就像那句话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等到了公社,把人卸下去,李卫国直接去了粮库。
还算不错,前面排队的马车不算多,主要是天气不好,有的生产队就没来送粮。
等到分田到户之后,送粮的时候,能排出去好几里地远。
在一众大马车中间,混进来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显得十分惹眼。
很快就有抱着大鞭子的车老板子,还有生产队的会计和队长这些,凑过来唠嗑。
“老王,还是你们厉害,队里都有小四轮啦。”江沿儿大队的申队长,羡慕地拍拍小四轮。
王队长指指李卫国:“不是生产队的,是李卫国个人的。”
“个人都买上小四轮了,真有钱!”申队长打量着李卫国,满眼不可思议。
在一个生产队里,甚至在县城也是这样,大伙的日子过得都差不多。
贫富差距多少有点,但是并不大,你家喝包米碴粥,我家吃大饼子,谁也别笑话谁,谁也别羡慕谁。
要不这时候的人,幸福指数高呢。
也难怪申队长惊奇,一辆四轮子,好几千块,而一般的社员,家里能拿出来五百块,那都算是有钱户。
李卫国则解释了一下:“不是我买的,是长辈买了送我的。”
申队长竖竖大拇指:“有人送四轮子,那更厉害。”
聊了一会儿,轮到申队长他们,就先赶着车进院儿。
又过了一阵,就轮到大馒头屯了,验等,过秤,王队长和谢会计拿着票子,去办公室结算。
然后这边就有专门扛麻袋的,踩着宽宽的大跳板,扛着麻袋,把粮食倒进粮囤子里面。
“红军!”李卫国瞧见了自己的同学孙红军,正扛着将近二百斤的大麻袋,健步如飞,于是等他下来的时候,就打了个招呼。
“卫国!”孙红军连忙快步走过来。
李卫国拍了下孙红军的肩膀:“这体格子,杠杠的!”
孙红军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国子,我转正啦,以后就是粮库的正式职工。”
“哈哈,恭喜你老同学,正好今天给你带了几条翘嘴鱼,好好给你庆贺庆贺。”李卫国也挺高兴,从待业到转正,确实是大喜事。
孙红军嘿嘿两声:“对了国子,还有好几家要订鱼呢,等晌午好好商量商量。”
这边的风俗,是冬天结婚的最多。
一来是冬闲,二来冬天杀猪,食物能冻住。
“没问题。”李卫国点头答应,结婚办喜事,顶多十桌二十桌的,能用多少。
这几个月,他只要在家,基本上都会往水库里面引鱼,就等着冬天结冰之后,进行冬捕呢。
现在最发愁的不是货源,而是销售渠道。
等到中午下班,孙红军出了大门,看到李卫国正在门外等他呢,还指了指一辆四轮子:“红军,上车,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二哥李卫军。”
孙红军叫了一声二哥,然后目光就被小四轮吸引:“国子,这哪来的?”
“我的,以后送鱼就方便了。”李卫国拿出摇把子,把小四轮启动,然后没到两分钟,就开到李红军家院外。
粮库家属房就在粮库南大墙前面,根本就是几步道的事。
孙红军领着他们,直接去了订鱼的那家,送货上门。
一条条大鲤鱼从铁桶里边捞出来,全都活蹦乱跳的,瞧得主人也眉开眼笑。
这边办喜事,酒席上多用鲤鱼,要是整条白鲢啥的端上去,太没面儿。
过秤之后,这家的主妇扎着围裙问李卫国:“小李啊,你是收钱还是要粮食?”
“婶子,用粮食换最好,我们村那边今年遭了灾,就等着吃返销粮呢。”李卫国当然要粮食了,家里现在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粮食必须备足。
这家人也是大方,折算一下,给李卫国拎过来一面袋子包米茬子,半袋子白面,还有二斤豆油。
李卫军是第一次跟弟弟卖鱼,瞧见雪白的面粉,还有黄澄澄的豆油,他忍不住吞咽几下吐沫:这么容易的吗?
他是深有感触,虽然他们是种庄稼的,但是生产队要是分点白面,那可老费劲了。
豆油就更别提了,基本吃不着,种出来的黄豆全部交公粮。
看来三弟养鱼,还是很有前途的。
在李卫军固有的观念中,离开生产队,就得饿死,根本没法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的事情,对李卫军的思想,造成了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