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没有思索,孙指挥忽然回头大声喊道:“全军左满舵,从他们左侧过去。
通知各船,倭船进入射程,全力开火,打沉他们。”
一开始,孙指挥按照大明船只习惯,右转避让对方庞大的船队。
可是此时,明知对方是冲自己而来,如果还继续向右航行,一旦逼迫太急,他们的船队只能不断向右偏航。
而右边,五六十里外就是倭国本州岛,一旦陷入沿海作战,怕是自己的十二条战船很可能被敌人贴住,到时候炮船的火力优势就再无法发挥出来。
而现在转向左侧,那里是无边的北海,有足够的空间和倭国水军缠斗,哪怕交战几天,船队也只会进入北海深处而不会被陆地限制航向。
在他喊完话后,战船上士兵就纷纷大声喊叫起来,迅速传遍全船所有位置,所有人都能听到。
所有人抓住身边固定的东西稳住身形,船体很快就开始向左侧倾斜,船头猛的向左偏转。
“让下仓全力划桨”
同时,一道道命令从船楼上发出,由各传声位的士卒大喊着往下传。
船尾,旗手用绳索把自己捆在立柱上,不断按照听到的命令,向后船发出旗语指令。
“满帆.”
战船完成航向调整后,随着顶桅瞭望手顺着绳索滑到甲板上,他的工作已经完成,就和另外几个水手一起拉起绳索,将巨大的风帆完全召开。
之前为了防止和后方福船拉开距离,速度更快的炮船并没有将风帆拉满。
而此时需要抢时间夺取有利位置,自然要全力加速,借助东南风把船速提到最高。
他们是顺风位,对抢占优势位置是非常有利的。
而对面逆风而来的倭国战船则需要不断调整风帆,用别扭的“z”字形前进。
而往前二三十年,这个季节也正是倭寇满载战利品返航的日子。
看到自己已经处于有利位置,只需要等待双方战船的靠近,他的大炮就可以狠狠的敲打这些曾经肆无忌惮在大明劫掠的倭寇,他的脸上终于挂出一抹残忍的笑容。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回身用千里镜看了眼后面的运输船队,他们已经左转向辽阔的北海驶去,彻底脱离了战场。
在他脚下的舱室,一扇扇炮窗被打开,黑澄澄的炮管伸出,指向船只的右舷外的敌船。
在他转过身时,他这位于全船最高处的甲板四周,已经被十余名士卒装上了数支中型佛朗机炮。
这是战船上预防近战装备的火器,放在这里可以覆盖周围靠近的敌船。
船队右后方近二十海里的大明运输船队上,几乎所有在甲板上的士卒此时都已经奔到船舷右侧,紧张的盯着远处。
虽然看不真切,但隐约也能看到海平线上冒出的船帆。
后军的指挥这时候站在福船最高的甲板上,正用千里镜观察远方战场。
不过被明军战船遮挡,他看不到对面的情况。
但是,十余条炮船能否阻挡倭寇水师的靠近,他没有把握。
“传令,让士卒把他们的虎蹲炮和佛朗机炮都搬出来,让他们的炮手上甲板。”
大型福船上只有四门大将军炮和六门佛朗机炮,如果遭遇围攻,这点火力显然不够。
不过他知道,步卒带了不少虎蹲炮和佛朗机炮,这些炮后坐力没那么大,在船上使用应该不会对船体造成影响。
反正,作为运输船,这个时候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了。
“轰轰轰”
远处天边闷雷般炸响终于响起,船上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水师和倭寇水军交战开始了。
连绵不断的炮声经久不息,虽然只是侧舷开炮,十二条明军水师战船也能一次性打出上百发炮弹,这可不是上百只鸟铳,而是大炮。
因为距离的原因,各船上的佛朗机炮都还没开火,但气势上瞬间就压制住了倭寇水军。
对于习惯了靠近对手,先用铁炮扫射敌军甲板,然后靠上去,用近战肉搏取得胜利的倭寇水军来说,这种炮火袭击是从未遇到过的。
不管是发熕还是大将军炮的炮弹,都能轻易打穿那看似坚固的木盾,毕竟双方的距离此时已经不过千米,用明军水师的话来说,二里地不到。
最靠近明军战船的三条安宅船遭遇了最猛烈的打击,炮击结束后木盾出现了六七处破口,带上十余名倭寇水军的伤亡。
这或许也是未来二百年海战,火炮最尴尬的地方。
虽然炮声隆隆,但实际上大部分炮弹都会走失。
而被这三艘安宅船周围的倭船则看到船身附近不断有大股水花溅起,显然都是那轰鸣声带来的炮弹。
“明国水军居然带着这么多大崩.”
轰隆的炮声终于结束了,但第一次炮击的影响却才刚刚在倭寇军中产生。
倭国的战国时期虽然打得激烈,但是从未出现过如此规模的炮击。
强大的大名,能够一次性使用上千铁炮手,就已经相当利害了。
甚至,织田信长在长篠合战中一次性动用三千多铁炮手,靠着壕沟栅栏击退武田军团多轮冲锋,至今仍被倭国人津津乐道。
但是,动用大炮却非常罕见。
实际上,倭国此时能量产的大口径火器是抱式大筒,口径是铁炮三倍以上的一种火器,在倭寇已经算是炮了。
也有人说,大筒或许算掷弹筒的前身。
在倭国惊叹明军水师火炮之多时,明军战船上,炮手已经完成二次装填,而在他们面前的战船已经从高大的安宅船变成了关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