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66结束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昌。找到宁王府一名叫‘柳姨娘’的侍妾,她是宁王妃胞妹的心腹。她手中握有当年资金往来的账本,记载了青萍会十年来收受藩王贿赂的具体数目与经手人姓名。此物一旦公开,宁王难辞其咎,而幕后操纵者也将无所遁形。”

    冯念接过密函,沉声道:“若我被捕,绝不泄露半个字。”

    “我相信你。”魏广德凝视着他,“但也别忘了,你身上带着‘民诉令’副符。必要时,可持符直闯巡抚衙门,调兵护送证据进京。”

    翌日清晨,冯念乔装成游方郎中,背负药箱离城。临行前,他在鸡鸣寺外停下,点燃三炷香,插于破庙石缝之中。香烟袅袅升起,仿佛祭奠那些被洗脑致疯的少年,也祭奠这个正在腐烂却不肯死去的王朝。

    三月十五,会试放榜第三日,魏广德宣布将四十三名伪生押往镇江受审,并亲自率队押送。途中,队伍行至江宁镇附近,突遭伏击。数十名黑衣刺客从山林跃出,手持利刃,直扑囚车。护卫拼死抵抗,血染荒野。激战中,一名刺客临死前狂笑嘶吼:“丙戌年,火焚九重阙!你们挡不住天命!”

    魏广德立于阵前,目睹一名亲兵为护囚犯胸口中剑倒地,双目圆睁,至死未退半步。他摘下披风覆于尸身之上,默然良久,而后下令加快行程,务必在天黑前渡江。

    当晚,镇江府衙灯火通明。魏广德召集当地官员,当众打开囚犯贴身衣物搜查,果然在三人内衣夹层发现微型铜牌,分别刻有“影八”、“影十二”、“影十七”。更有两人手臂内侧烙有隐秘符号,经对照杭州慈幼局档案,确认为“文伥”编号。

    “这些人,本该是寒窗苦读的学子。”他站在堂上,声音低沉却清晰可闻,“但他们五岁就被拐走,十年受训,洗去记忆,植入虚假身份。他们不知道父母是谁,只知效忠‘组织’。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拯救天下,实则沦为他人篡位的棋子。”

    他举起一块铜牌,举至烛光之前:“而这背后操控一切的‘青萍壬’,至今仍在朝廷中枢,呼吸着皇宫的空气,吃着百姓的俸禄,策划着颠覆江山的大计!”

    满堂寂静,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三日后,冯念归来,风尘仆仆,左臂缠着渗血绷带。他带回了一本牛皮封面的账册,封面上写着《豫章庄出入流水》,内页详细记录了自万历三年以来,宁王府每年向“清源学会”输送白银十万两,黄金五百两,皆以“修缮祠堂”、“赈济族人”名义支出。最关键的是,最后一笔交易发生在两个月前,收款人署名为“陈宅管家”,而据查,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在京郊确有一处私宅,从未申报。

    “证据链闭环了。”魏广德看着账册,一字一顿地说,“沈明远假死脱身,掌控财源;陈洪提供政治庇护与宫内通道;宁王出资支持;而‘青萍壬’作为高层联络人,在京主持大局。他们等待十五年,就是为了等到今上无嗣,太子年幼,一举推出‘壬子承统’的假龙!”

    他猛地站起,下令:“立即誊抄全部证据,十日内送往十省巡抚、六部尚书及都察院。我要让整个官僚体系都知道,这场科举舞弊,不是普通的贪腐,而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变!”

    然而,风暴来得比预想更快。

    三月廿二,一道新的圣旨抵达南京:

    “魏广德抗命不遵,结党营私,煽动舆情,动摇国本,着即革去一切职衔,褫夺功名,押解进京,交三法司会审。沿途地方官务必严加看管,如有疏漏,一体问罪!”

    宣旨太监不再是先前那位犹豫之人,而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宏亲信,趾高气扬,身后竟跟着三百锦衣卫,杀气腾腾。

    魏广德立于行辕门前,面对圣旨,久久不语。身后,数百名民诉台吏员、归义营将士、江南士绅代表齐聚,人人面色悲愤。

    良久,他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圣旨,朗声道:“臣,领旨。”

    随即转身,对众人道:“我走之后,诸君不必追随。铁册已发,真相已播,纵使我身陷囹圄,青萍之根亦难再藏。请记住今日所见??有人为了权力,可以抹去一个人的记忆,可以伪造一个家族的历史,甚至可以培养一个皇帝的替身!但我们不能沉默,因为沉默就是共谋!”

    他说完,脱下官袍,露出内里素衣,缓步走向囚车。

    就在车门关闭之际,远方传来急促马蹄声。一名驿卒浑身泥泞,高举令牌冲入人群:“京……京中急报!太子殿下昨夜暴毙!死因不明!陛下悲痛欲绝,已下令封锁东宫,严禁外传!”

    全场死寂。

    魏广德猛地撞向囚栏,双眼赤红:“不可能!三天前他还派人送来密信,说已在暗中联络兵部旧部……怎么会突然死了?!”

    他猛然醒悟:“他们是怕我说出‘青萍癸’的身份!所以先杀了太子灭口!”

    他转向锦衣卫统领,嘶声喝道:“你们以为押我进京就能结束这一切?错了!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当百姓知道太子是怎么死的,当天下知道朝廷里藏着多少吃人的文伥,你们的主子,连同你们这些鹰犬,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囚车缓缓启动,碾过春泥,驶向北方。

    雨,又下了起来。

    这一夜,南京城几乎所有青萍会相关场所都被愤怒的民众捣毁。有人在贡院墙上写下八个大字:**“真龙虽隐,烈火不熄!”**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深处,一口深井边,一名白发老太监默默将一叠烧尽的纸灰投入水中。水面涟漪荡开,映出他残缺的左耳??半个耳垂缺失,宛如岁月啃噬过的枯叶。

    他转身离去,廊下灯笼摇曳,照亮牌匾上三个字:**内书堂**。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