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 青州三连投,大业初定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而管亥作为青州方面最大的渠帅,他管的嘴巴,已达百万,要知道,整个青州也不到三百万人,管亥将近管了一小半,而且黄巾的生存模式,更像是寄生,他们并不参与生产,一茬茬的掠夺之后,青州变得愈发穷,另一方面,黄巾的生存,也格外的艰难。

    因为懂得,所以理解。

    周仓与廖化都清楚,黄巾军有两个最致命的时期,一个是秋收前的,这是粮草最难收集的时期,另一个,则是黄巾军过冬问题。

    而眼下,便是上述第一种问题,那管亥也不是什么雄主,若有机会摆脱,一定会把握。

    两人如此确信,刘擎也没有想到。

    最终,两人不出意外的被安排前去观阳。

    观阳距离长广县,也不过一日脚程,廖化被允许歇息一日,毕竟刚刚加入。

    不过加入新阵营,廖化想的是建功立业,报答主公,于是,他与周仓出现在了观阳县城下。

    一切如计划一般,两人轻轻敲开观阳的城门,作为昔日渠帅,又是孤身二人,所以很快就放行了。

    两人被带到管亥面前,管亥将刀横在两人面前,他们背叛之事,自然瞒不过管亥。

    管亥望着往昔兄弟的廖化,当初正是看重他重信义,才一步步提拔至小方渠帅。

    “我待你二人不薄,缘何背叛黄天大业?如今,却还有脸面来见我!”管亥质问道。

    原以为廖化与周仓会无言以对,哪知廖化语气丝毫不弱,回应一声:“末将做这一切,皆是为了黄天大业!”

    管亥顿时不懂了。

    问道:“元俭,元福,难不成,你二人是诈降?”

    “不是不是,我二人是真心投效渤海王的。”

    “那你们回来作甚!”管亥不解斥责道。

    “渠帅稍安勿躁且听我等慢慢道来……”

    小半个时辰后……

    廖化说得口干舌燥,才将这段时间的来龙去脉说明清楚,特别是廖化的经历,他是特地考验过渤海王的。

    “如此说来,渤海王亦是我道中人?”

    这个消息,真是震撼管亥一百年。

    裂开了啊,管亥最初可是带兵冲杀过渤海国的,手上沾染着渤海国民的血,渤海王岂能轻易原谅?

    “渤海王乃太平之人,并非黄巾之人,手中金令,亦是太平金令,见令如见大贤良师,至于昔日恩怨,相信大王看在百万青州黄巾的面子上,知道渠帅昔日不过是受人指使,大王乃是末将见过最大度之人,一定能处置好的!”廖化劝道。

    管亥动容了,不是什么渤海王是大度之人,会谅解他,也不是大势已去,青州之战不得善终了。

    仅仅是因为那块能量巨大的太平金令。

    说一千道一万,管亥依然只是一介武夫,哪里懂什么治理州郡,即便没有外在因素,既渤海王征青州,青州黄巾依然是吃枣药丸。

    百万人就算靠抢熬到了秋收,那么在寒冬到来之前,依然会走向末路。

    管亥心中明白,被袁氏抛弃之后,等待他们的,还会是什么呢?

    无疑就是在挣扎中,渐渐消亡尔。

    周仓廖化之举,令他重新燃起了希望,或许原本因为得罪渤海王而被彻底堵死的路,重新通畅了起来。

    “一定能处置好?”管亥又确认了一遍。

    直到廖化再三许诺,称此事可谈,管亥最终答应,可与渤海王谈判。

    管亥思忖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并将时间约在了三日之后。

    长广县,刘擎难得忙于事务,他正在给各个府君写信,命他们调集粮草来青州,此举甚至绕过了荀彧,自行通知了荀谌傅燮审配三人,渤海国,清河郡和安平郡三地,囤积的粮草几乎不计其数。

    在一旁,沮授认真道:“主公,为何突然调集如此多的粮草,常规输送,已能满足我军与曹操军所需。”

    “此非为我与孟德准备的。”刘擎说着,继续写着。

    “难道是为黄巾降兵准备的?”

    “自然如此!”刘擎淡淡道:“沮叔,百万黄巾,那可是百万张嘴,一旦黄巾军停止劫掠,所需用度,便需要从本王这出,至少在其能自给自足之前,由本王负责。”

    刘擎自然知道这是一项大投入,或者说,是一项大投资。

    百万黄巾,那就是百万人口,是一份了不得的资产,他们迟早会创造出更加多的价值,眼前的投入,是必须的!

    “百万人口凭空多出,这是十分考验执政能力,作为青州刺史,沮叔得多多劳累。”

    “主公思虑颇深,授佩服!”

    能不思虑深一些么,想想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就行,那事主可也在长广县城呢。

    此时某地的曹操突然一个寒颤,于是紧了紧手中之剑,可惜不是倚天剑。

    作为历史上的事主,曹操与青州黄巾交战数月,一边旗开得胜。一边向青州黄巾抛出橄榄枝。终于,在临冬到来之际,青州黄巾全体归降。

    这一下子,凭空多出百万张嘴吃饭,为了吃饭,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对兖州士族豪强以及平民百姓多番索取,致使其不满,加上兖州旱灾蝗灾,不满的情绪快速在整个兖州阶层中积聚。

    然而光凭这些,远远够不上百万黄巾这张饕餮之口。

    无奈,曹操只能将目标瞄向富庶的徐州,这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黑点,攻打徐州,并非为了取地,而是为了屠城与掠夺,最可怕的是,这种决定,是冷静而理性。

    面对徐州惨状,以及自身阶层利益得不到保障,以陈宫为代表的兖州士族终于再度联合,废了曹操,迎立吕布。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