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的谈谈明清的货币  晚唐浮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首先,明朝建立时,法币是什么

    答案是宝钞和铜币。

    宝钞这种纸币,成为法币地位大概是在金朝、南宋时期。

    唐代固然有类似纸币的东西,比如各藩镇商人在长安卖完货后,从进奏院那领个凭证,回本镇后兑换铜币,其实部分承担了纸币的职能,大背景是当时各藩镇禁止铜钱出境。

    北宋西南的四川,因为贵金属的匮乏,一度出现了交子,也是一种类似纸币的存在。

    但这两种货币,都不是唐代或宋代政府发行的法币,这俩的法币都只有一种铜币。

    金代、南宋开风气之先河,政府发行纸钞。

    贞元二年1154,“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金朝。

    金国的纸币叫“交钞”,有10贯、5贯、3贯、2贯、1贯、700文、500文、300文、200文、100文10种面值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行“700文”这种奇怪的面值,让我想起了某个假币笑话

    那么,金国发行的纸钞有锚定物吗

    一开始是有的。

    当时规定,纸钞可以兑换铜钱。兑换时收取一定费用,大概是1贯收15文。

    有锚定物,纸币币值才能坚挺,不然就是厕纸,必然崩溃。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1,官府考察了四川交子的情况,决定发行纸币“会子”,面值3贯、2贯、1贯,后来又增发500文、300文、200文两种。

    南宋会子的锚定物是什么一开始宋高宗拨了200万贯铜钱做准备金,后来发行量上来了,陆续追加了几次准备金金银、铜钱。

    这点钱当然是不够的,事实上他们也没打算有多少准备金就发行多少纸钞,发行纸钞的直接原因就是解决军费。

    到南宋末年,市面上已经有6亿多贯会子在流通,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蒙古人来后,继续用纸钞。

    为了维护纸钞面值,他们吸取了金、宋的教训,全面禁止金银铜的流通、交易,征税时也收纸钞,这多多少少有点效果。

    但架不住滥发啊,最后还是成了废纸,坚持的时间还不如金国、南宋。

    明朝建立后,也发行纸钞,曰“宝钞”。

    如果说金朝、南宋一开始还有点良心,假惺惺给纸钞锚定物的话,那么元代、明代的纸钞就很“神奇”了,没有任何锚定物,想印多少印多少。

    给官员发工资用纸钞,政府采购用纸钞且没有多少回收制度。

    结果就是元代纸钞破产,明代纸钞破产。

    这里要为金国、南宋纸钞说两句“公道话”,这两朝曾经多次努力挽回纸钞信用,包括回收、抵税等等,可见他们是有经济概念的。

    但元朝没有做过多少努力,或者说努力程度不够,我姑且认为蒙古人不懂。

    明朝是汉人王朝,按理说应该懂,但给我的感觉,他们和蒙古人差不多。

    金融制度全盘照抄,甚至比元朝还不在乎纸钞贬值,没做任何努力,朱元璋还没死,宝钞几乎就成厕纸了,坚持的时间比元朝还短。

    按理来说,这是会极大损害明朝国力和政府信誉的,但他们就是这么做了,我推翻了所有可能性后,只能认为明朝人也不懂,他们就是机械照抄蒙古人,而不知其中危害。

    朱元璋这个人,性格很强势,喜欢亲自设计各种制度。

    但他又缺乏顶层设计能力,在元朝的制度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修修补补,军户制度照抄了,金融制度也照抄了

    洪武纸钞事实上恶性贬值之后,朱元璋又停止制造铜钱

    艹,怎么办啊老百姓没办法,只能自发寻找替代物。

    于是乎,虽然宝钞在政府层面依然是法币,但民间实际上已经回到用贵金属交易甚至以物易物的阶段明代官员一大缺德事就是拿宝钞去嫖娼,妓女还不能不收这种法币。

    明英宗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弛禁白银,规定白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

    请注意,只是允许白银流通了,但白银还不是法定货币,政府也没有像宝钞、铜钱一样,发行白银法币。

    随着对外走私贸易的盛行,海外白银开始慢慢流入明朝。而这个时候,明朝经济也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对货币需求大增,于是民间自发使用白银作为交易货币。

    但因为政府没有发行白银法币,无法对其进行调控,其价值波动巨大主要受海外影响。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受海外影响。

    白银法币,与白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以袁大头银元为例,大概2728克,含银量89。袁大头的价值,只受发行量影响。发行多了,市面上流通多了,就会贬值,反之就会升值。

    这其实和纸币是一样的。纸币发行、流通多了,就会贬值,发行、流通少了,就会升值。

    但白银是另一個概念,它既充当了货币,同时也是一种商品。

    明代习惯用白银的重量来衡量其价值,所以当海外白银过多流入时,引发通货膨胀;流入少时,又通货紧缩。

    因为明朝政府货币政策的缺位,没有白银法币,你是无法进行调控的,只能眼睁睁看着。

    换句话说,明朝事实上的主流货币银条、银块、银砖、银冬瓜、银豆子等等,各种奇形怪状的白银的发行方在海外,而不是明朝政府。

    明朝政府没有金融主权。

    到了明末,因为日本锁国令的影响,流入明朝的白银大大减少。明朝中期都没出现的银荒,居然在明末出现了

    为什么呢当时明朝对外贸易是顺差,白银持续流入,怎么会明末比明朝中期还缺银子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