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  晚唐浮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朕要的是长治久安,并形成惯例。”蓬莱殿内,邵树德掷地有声地说道。

    吃完午饭,大家继续开会。

    现在开始理蕃院体系的厘清,北衙枢密院的官员还不能在,在一旁列席会议。

    邵树德开宗明义,讲了两个原则性要求一、草原的长治久安;二、制度形成惯例。

    其实要求很高。

    长治久安的时间要求是多久十年、二十年内,应该没有敢叛乱。如果经营得好,十年也可以期待一下。甚至于,你的操作十分逆天,可以维持百年的和平。一百年后呢没人敢保证。

    但话又说回来了,减少叛乱也是很大的成就啊。

    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叛乱,朝廷并不难对付。

    当年赫连铎带着八万草原骑兵进攻云州,直接让李克用打出屎了好吗老李其实也没出啥奇招,就带着五千精兵,直接干挺了最嚣张、最能打的一部草原骑兵,大军鼓噪而进,乌合之众就散了。

    让蕃人减少叛乱的次数,降低叛乱的人数,那草原形势就还可控。

    “陛下。”已经是理蕃院一把手的杨爚清了清嗓子,道“草原诸部,不能联合起来,最好有点矛盾。这矛盾又不能太大,不值得刀兵相见,反而要求朝廷来裁决。如此,则可令朝廷威望大增,立于不败之地。”

    “你有什么办法”邵树德问道。

    “臣接手理蕃院之后,查阅诸多典籍,发现如今各部草场只是粗粗划分,并不精确。牧人之间时有矛盾,有时甚至酿成打斗、仇杀,致人死伤。”杨爚说道“臣以为,牧场还是划分清楚一些好,这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最大的矛盾来源,这方面不能糊涂,边界一定要清晰,哪怕立下界碑。边界划分好了,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总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矛盾不涉及根本,但时间久了,总让人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便是朝廷出面的良机。”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杨卿所言甚是,继续说。”

    “陛下,臣建议在草原设流官。”杨爚此话一出,就惊倒众人。

    “如何做到这点”邵树德问道。

    “陛下,昔年李国昌父子并据二镇,朝廷立刻召集卢龙、河阳、河东、振武、天德、昭义、忠武诸镇兵讨之,最终大破贼人,国昌父子兵败,北奔鞑靼。再早一些,淄青李师道侵吞邻镇,武宁、魏博、沧景、忠武等镇共讨之。这种路数大可以用在草原上,谁越界了,谁侵吞邻居了,便由朝廷组织大军,将其剿灭,以震慑其他野心家。”

    邵树德听了连连点头。

    杨爚说得比较简单,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十分复杂。但从藩镇割据时代走出来的官员对这个是真熟啊。

    唐廷的目的不是消灭藩镇,当时也没那个能力了。

    他们的目的是维持藩镇间的平衡,并尽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利益利益很多,比如定期上缴的贡赋,比如藩镇出兵为朝廷防秋、防冬,藩镇的士人来长安考学、做官等等。

    基于这个目的,唐廷是不会让一个藩镇吞并另一个藩镇的,这从他们很多次的操作中就能看得出来。

    逆藩被讨平了,平叛的各路人马大掠一番回家,朝廷也会给这些藩镇兵发赏赐,感谢他们为朝廷讨平逆藩。

    而逆藩被打痛了,也会老实一阵子。朝廷借机换上自己人不管能不能干下去,先换上再说全面改组这个藩镇,虽然底层的割据土壤大头兵没法清除,但至少可以多安稳十年八年。

    简而言之,a藩镇叛乱,神策军b、c、d藩镇平叛。

    b藩镇叛乱时,神策军a、c、d藩镇平叛。

    c藩镇叛乱

    如果一起叛,那事情有点棘手了。不过别急,还可以分化瓦解嘛。

    中唐以来的藩镇叛乱和平叛是非常具有喜感的。

    平叛大军打着打着,变成了叛军。

    叛军打着打着,随着朝廷一封许xx自新诏,又变成了王师。

    战场之上,明明是友军,但随着流言的传播,大军都把营地隔得远远的,防自己人甚于防敌人,实在是因为痛击友军的事情并不鲜见。

    唐廷玩这一手已经玩得出神入化了,直到黄巢、王仙芝横空出世,彻底洗牌。

    杨爚说这招用在草原上,核心就是不能让一个部落吞并另一个部落。

    某个部落叛乱了,不要紧朝廷派出禁军、镇军、府兵若干,纠集邻近几个部落,一起讨平它。

    讨平之后,给参与平叛的其他部落发赏,让他们退出战场,各回各家。

    这个时候,朝廷甚至可以深入控制这个刚被暴打的部落,想怎么揉捏怎么揉捏。如果改造得好,完全可以在草原上埋一个钉子,让他们成为朝廷的打手,下一次带他去平叛。

    这种例子在藩镇割据中也有。

    河北的义武军易定镇就曾经是朝廷的走狗,被河北人恨死了,视他们为叛徒。经常勾连忠于朝廷的河东镇,向他们河北下黑手。

    所以,杨爚只需简单说一下思路就行了,具体操作手段,太他妈熟了

    “陛下,臣所说的流官就是干这种事的。”杨爚继续说道“草原辽阔,情势复杂。打仗又短促激烈,胜负立现。如果迁延日久,叛乱部落可能已突袭击败好几个邻居,吞并了不少丁口,呈席卷之势。所以,臣请在草原上划分区域,筑城派官,屯驻精兵,若有事,可立即做出反应。”

    “拿舆图来。”邵树德吩咐道。

    众人神色一凛,知道圣人对杨爚的意见很重视,甚至有些赞同。

    地图很快挂好。

    邵树德走到面前,仔细观看。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需要快速反应部队因为等冗长的军事动员、物资征集、兵员调动完成时,事情很可能已经不可收拾了,故需要一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种物资充足的部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场,介入干预,争取时间。

    古代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