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新旧之争  寒门宰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千三百二十六章新旧之争
    又过淮泗。
    章越凭栏远眺,但见江涛浩渺,恍如旧日。
    越想到当初在此遭劫江贼拦截,若非唐九相救,差点性命不保之事
    这一次再过淮泗,江上水师护卫,艨艟遮道,不许任何船舶靠近。
    虽说圣旨上不许铺张迎送,然当朝宰辅威仪岂同儿戏?
    特别是眼下知扬州的正是叶祖洽。身为章党骨干,叶祖洽为了章越回京积极造势,不仅派了水军战舰相送,扬州治下各州县官员远远迎送。
    官员们虽不得登舟拜谒,亦遥遥执笏作揖,礼数周全。
    章越坐在船舱里,江上清风直贯而入。
    章越细阅侄儿章直书信,方知汴京朝局已如鼎沸。
    司马光上疏求言后,遭到了蔡确和章惇一并反对,以“圣躬违和,不宜妄议朝政“为由封驳。太后本欲借清议制衡新党,见此情形只得暂且作罢。
    自己还未抵京,但庙堂上的大事即一事接着一事。
    章直言司马光已出任门下侍郎。右仆射蔡确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知枢密院吕公着擢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原门下侍郎章惇转知枢密院
    当时高太后询问蔡确道“王珪既薨,右相之位卿属意何人。”
    蔡确何等机敏道“官家静养龙体,此时不宜轻动宰辅。”
    高太后却道“中书不可久虚,积压奏章非社稷之福。”
    蔡确是最好不进左相,因为右相是真正的实权在握。不过现在没有首臣,蔡确就等于独相,一人独占大权。高太后绝不容许这等事发生,于是告诉蔡确必须进位首臣,将中书省的权力让出去。
    蔡确对高太后道“以如今班序而论,当知枢密院吕公着来做,而以祖宗故事而论,当由东厅参政来做。”
    东厅参政,即是门下侍郎章惇。
    “蔡确见势难违,暗忖若推章惇上位,尚可保新党不失。但是高太后却道“只依班序。”
    却可见宫中已存制衡之意。
    最奇是今春省试贡院走水,烈焰腾空三日方熄,举子殒命者四十有余,考卷尽付祝融。
    主持省试的何正臣,蔡卞各降官两级,开封府知府蔡京也因救火不利,被降官一级。
    却说贡院火患虽未查实,然观其焚卷而不伤其他,燎屋偏取了四十多名举子性命。这一次倒似那判官笔勾了生死簿,专与新党作对。
    朝廷虽下旨重开科场,然士林间已暗传“天火焚奸佞“之说。
    章越读信到此,顿生新党大厦将倾之感。
    ……
    司马光获门下侍郎任命后,却坚辞不受,仍坚持要去知陈州。
    这一次他在上疏之余,用意更是显然,直接提出要废除新法。
    司马光这一次直指得正是保甲法和免役法,他在奏疏中明言保甲、免役二法乃“剜肉补疮之策“,更讽朝廷“塞川自谓安澜,实则暗涌已生“。
    同时再次提出开言路的主张。
    章越看到司马光将矛头对准免役法后。
    换了其他人要废除免役法,章越定将他当作大奸大恶之徒,但看见司马光,章越还能说什么。
    立朝多年,对司马光的人品,他是非常了解的。
    此公的风力极强,个性之固执,甚至不在王安石之下。
    一个执拗得如太行磐石,一个刚硬似函谷铁关。
    当初王安石执拗,章越可以勉强理解,因为当时新法遭到旧党的攻讦,你在朝堂上面稍稍退让一点,到了地方他们就敢给你退让一大截。
    所以王安石面对天下之非,必须固执,倒也无可厚非。
    但司马光你……
    当然司马光的政治智商依旧很高,高太后下旨拜其为门下侍郎。对于东厅参政,司马光拿出了不屑一顾的姿态,只要你高太后不答允我废除‘保甲法和免役法’的主张,我就不拜相。
    这有些姚崇谏唐玄宗十事疏的风格。
    你要我当宰相,先答允我十件事情再说。
    司马光也是如此,你要我当门下侍郎,先答允我废了保甲法和免役法再说。
    司马光此举固然是高风亮节,但完全是用错了地方。
    免役法救了多少百姓,但在司马光眼底成了剜肉补疮之法。
    他亲见老农捧免役钱涕泗横流“从此不必卖牛典妻供衙前役了!”
    而今在司马光笔下,竟成了残民蠹国之尤。
    高太后览司马光辞疏,长叹道“满朝朱紫,独此老臣不要乌纱。”
    高太后遣中使梁惟简赐手诏,令其供职。
    手诏上言,嗣君年德未高,吾当同处万务,所赖方正之士赞佐邦国,窃欲与卿商量政事,卿又何辞?再降诏开言路,须卿供职施行。
    高太后没有答允司马光废除新法的主张,却答允了司马光开言路这个条件。
    换了有的人,还要固执一番。
    但这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