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这日下朝后,谢桐朝金殿外走了两步,就看见送军报的信使匆匆而来,半跪行礼后,双手将密报呈上。
谢桐立时接过来,两三下拆开,扫了几眼。
如今闻端到北境的延宁城已有半个多月,不同于原先所有人预料的“匈奴军会在大雪前撤退”,这一次左贤王带领的军队,牢牢驻守在延宁城外二十里地,并且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
不仅不退,还数次突袭猛攻,而将军林戎伤势未愈,若非闻端坐镇,延宁恐怕早已城破。
今日送来的军报中,提到延宁城底下的地洞已挖好,出口在城后几里,若城中有了差池,里面的百姓能够立即从地道中逃出,不至于被匈奴屠城。
这是最初谢桐与闻端写信探讨的策略,为的就是万一匈奴不退军,死攻破城,还能有尽力保全百姓性命的办法。
军报中还提到,近几日,匈奴军中安静得有些诡异,派人前去探查,发现白日里匈奴军帐中人迹寥寥,有半数的人竟凭空了无踪迹。
看到这里,谢桐捏着军报的手指紧了紧,眉心拧起。
……左贤王很可能发现了一条攻破延宁城的捷径,现下敌在暗处,危机四伏,情势十分紧张。
尽管明白担忧无用,但谢桐还是不由自主地担心起闻端来。
军报看完了,随之附上的,是雷打不动的闻端的一封信。
如今战况紧急,闻端信上的言语也简短许多,今日这封信上,仅有一句话:
“听闻京中下雪,圣上谨记添衣。”
谢桐将信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真不是断袖》 60-63(第2/7页)
翻着看了两遍,都只看见这么一句话。
“……”谢桐怔了片刻,才垂下眼。
“罢了,”他轻轻自言自语:“等回来后,再叫你补写到朕满意为止。”
*
第二日,新的军报又被送来,信使风尘仆仆,唯有一双眼睛明亮,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他翻身下马,在殿前跪地行礼,大声道:“圣上,北境捷报!”
谢桐正在用早膳,闻言立即起身出殿,快步走向信使,伸手接过军报,微屏呼吸打开那火漆封印的纸张。
军报素来语句简洁,谢桐先看向最后一句话,望见上面“延宁守军大败匈奴,逼退敌军三十里地”,一颗悬挂起的心才落回实处。
谢桐平复下来,再从头开始看这封军报。
原来几日前的匈奴军白天从营地中失踪,的确是因着久攻不下延宁城,故而出去寻找捷径了。
左贤王带着军队,深夜从延宁城的西侧绕后,找到了城中百姓挖出的地洞出口,大喜过望,立即从中钻入,试图通过地道突袭进入城中,从内部攻破这座城池。
但当天蒙蒙亮后,左贤王的先头部队从地道处攀出,却被早已等待多时的延宁守军用箭射杀,同时在四周架起火堆,浓烟令得地洞中的匈奴人双目流泪,呼吸困难,死伤惨重。
左贤王发现中计后,试图原路撤回军队,却被闻端率领的守军堵住,两方展开交战,最后匈奴军因仓促迎战,大败而逃。
只可惜左贤王武艺了得,没能被生擒,交战中,闻端一剑斩断了他的右手。
左贤王负伤后不敢恋战,带着剩余的一千人马仓皇撤退,回到营地后还没能休整,就被延宁城中涌出来的大批守军逼得退后三十里地。
这封军报看得谢桐心绪激荡,来回读了几遍,才缓缓舒出一口气。
不过他还有一个疑问:“为何左贤王率兵从地洞中进入,延宁城却早有准备?”
先前的军报里,不是说那是给城中百姓出逃的密道么?
密道既被匈奴军探明,又为何能如此凑巧地将计就计,打了匈奴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名信使是一路马不停蹄从北境赶回来的,曾经历过那场战役,于是回答道:
“闻大人命我们在城中挖了两条地道,匈奴人找到的那一条,是闻大人特意让他们发现的,是诈敌之计。”
谢桐怔了一下,忍不住笑起来。
饶是骁勇善战如左贤王,也无法预料到,延宁守军费了诸般力气挖出的一条地道,竟然只是明面上的幌子,是特意留给他们的“鱼饵”。
旁边的罗太监听见这番喜报,立刻召来不远处的宫人,道:“快去库房里取赏赐过来!”
信使却摇了摇头,年轻的脸庞上,神情坚定:“不用,圣上,在下这便回北境了。”
不仅是罗太监,就连谢桐就有几分意外,出声问:
“延宁的信使不止你一个吧?你在京中稍歇一夜,明日再出发回去,也是一样的。”
信使笑了一笑,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
“圣上,延宁战事危急,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属下愿立即回去,在闻大人、林将军的带领下与弟兄们并肩作战。”
谢桐凝视了他半晌,终于还是点点头,道:“朕给你的赏赐先留着,你平安归来后,自行入宫来领。”
信使颔首应是,正要转身离开,却被谢桐唤住了。
“等等,”谢桐顿了顿,问:“……信呢?”
信使愣了一下,不太明白:“圣上,什么信?”
谢桐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手里的军报,抬起眸:“往日与军报一同送来的,还有你们闻大人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