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手下的商业足够繁荣,那时就由不得别人接不接受了。
不过这个规划还太远,眼下也不适合告诉荀彧,毕竟谁知道荀彧以后为谁办事儿?
因此,杨秋换了另一个角度回答荀彧这个问题。
“君以为,何以民富国强?”
“施政以仁,重农抑商以固国本,轻徭薄赋以养民力,崇礼尚德以化万民,明法度以维秩序。如此,则国家富强、民众富裕可期也。”
嗯,很官方的答案,杨秋笑着又问了另一个问题。
“何谓财富?”
“财富之事,古人亦有深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言道出生财之根本,在于众人共力创造,而消耗者少,勤勉治事,使用得当,则财富自然充盈。
“故吾以为,财富非独金银珠玉,乃国家之资粮丰足,百姓之家给人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乃真正之财富。
施政者当以养民为本,使百姓安于耕织,商贾之利归于公家,国用充盈而民不困乏,如此则国家之财富可保。”
在经学上,杨秋和这些人是绝对辩不赢的,所以把这个开胃菜问出之后,杨秋再出一问。
“若君主贤明,重视农桑,轻徭薄赋,崇礼尚德,明法度,朝廷官员皆为君子。
然天有不测风云,旱灾洪涝瘟疫频发,庶民吃不饱穿不暖,即使朝廷存储粮食分发亦不够,当如何是好?”
荀彧觉得此言似乎是在刻意为难,不过他还是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
“此乃天灾人祸,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既君主与官员既皆为君子,当以民为本,共克时艰。
首先,需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以解燃眉之急。同时,组织百姓修缮水利,改良耕作技术,提高抗灾能力。”
“再者,朝廷应鼓励商贾捐赠物资,以补充官府之不足。同时,派遣医术高明之士前往灾区,救治病患,防止瘟疫蔓延。
此外,还应减免灾区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总之,面对天灾人祸,君主与官员需以身作则,带领百姓共同应对。如此,即使遭遇困境,国家亦能逐渐恢复元气。”
到了这一步,杨秋终于开始了自己的驳斥。
“君此言错了。”
“错了?”
荀彧不解,杨秋随即作答。
“当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外敌必乘虚而入。若粮食匮乏,无法均分给百姓,那么得不到粮食的民众定会聚众起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60-70(第9/24页)
到那时,边疆受敌寇侵扰,兵卒军粮不足,边疆必失守;而国内,民众因饥饿而暴乱,纵使有贤明的君主和君子在世,亦难以解决此等困局。
所以此等困局,天下必将大乱,野心家会趁机崛起。若此时天灾继续频发,抢粮食杀人之事将层出不穷,君子在世亦无法解救,除非能变出足够多的粮食。”
荀彧闻言,心中一凛,他听出了杨秋的弦外之音,这是在谈论朝廷的未来。
更糟糕的是,天子和官员还并不贤明。
“将军何意?”
“君莫要误会,我并非在谈论杨家军的未来。我只是想告诉君,战争实为资源掠夺。
当天下百姓无法吃饱穿暖,天灾频发粮食产量锐减时,只有一部分人死亡,才意味着另一部分人能够吃饱活下来。
此乃弱肉强食之道,君子贤人亦无法改变此等局面。”
此言一出,荀彧立即沉默了下来。
他倒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对他们士子来说,有些话不会说得那么直白。
施以仁政,对民众进行教化,教化失败的那一部分,自然直接进行叛乱压制。
“若按将军之意,杨家军起义造反,乃是为了抢夺粮食资源?”
这总结倒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本质上当然是为了吃饱穿暖。
只是人吃饱穿暖了,当然还会向往更加美好的东西,想要一直吃饱穿暖,那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所以杨秋笑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等庶民追求饱饭暖衣,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粮食、桑麻,皆出自我等之手,躬耕力作,织布成衣,而后何以不得饱暖?
这又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吾辈辛勤耕耘,然世道之艰,竟不予人生存希望。
荀郎君,汝刚刚说要君子贤人治理天下,如此天下吏治清明,横征暴敛之途将会被驱赶出去。
可是据我所知,即使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人在其中中饱私囊,每年交完赋税之后,我等小民依然无法吃饱穿暖。
如果再加上天灾频繁,易子而食的事情甚至会是普遍现象,荀郎君,问题出在哪里?
君子不是已经在治理这个天下了吗,为何还是不能让小民休养生息?”
这一个问题瞬间让荀彧哑然。
荀氏是一个大家族,族人们有些生活优渥,有些则生活贫寒,他倒不是不知道。
身为荀氏家族的族人,其实也不会受到太多胥吏为难,毕竟家族有这样的声望,不至于被残暴之徒强征苛捐杂税。
可即使如此,每年交完赋税之后,许多族人依然吃饱穿暖困难,需要宗族出面给予帮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