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4章 文会进行时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今夜的上元夜花灯会渐入高潮,前来观赏花灯的百姓与官员们纷纷起身,目不转睛地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
    有的伸长了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惊叹;有的兴奋地拍手叫好,手都拍得通红;还有的人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不自觉地跟着乐声轻轻摇摆身体。
    徐家与盛家的姑娘们亦被这热闹景象所吸引,她们相互簇拥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眼神中满是兴奋与好奇。
    随后忍不住凑近舞台前,仰首观望花灯飞转。她们的眼眸中闪烁着惊叹与喜悦的光芒,那模样恰似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娇艳动人。
    徐子建却依旧稳坐于座位上,目光平静地凝视眼前这一幕。
    人潮汹涌,自他身畔如潮水般涌向那璀璨花灯,他却仿若磐石,不为所动,只是那深邃的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对这盛景的沉醉与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大周朝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今日上元节更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徐子建心中满是欢喜,前世书中所描绘的诗词盛景仿佛就在眼前一一浮现。
    他不禁回首,凝视那灯火阑珊之处,微弱的火光中,盛华兰以及徐家姑娘们的面容映入眼帘。
    那一张张面容,或娇俏,或温婉,皆是他心中珍视之人。
    他暗暗发誓,此生定要守护她们周全,绝不让大周重蹈前世靖康之耻的覆辙。
    这一世,他要让大周繁荣昌盛,燕云之地必将由他收复,护佑这锦绣山河,百姓安宁。
    此时,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炽热,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
    此时台上,已有众多才子将自己的作品呈递给几位评判。
    今日的评判阵容颇为强大,除了欧阳修与晏殊这两位文坛巨匠,还有昭文阁学士海德林。
    评判席位于庭院正前方的高台上,三张长桌并排而列,铺着华丽的锦缎桌布,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
    三位评判端坐在椅上,表情严肃而庄重,目光审慎地扫视着手中的诗词。
    欧阳修神色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皱眉,手中的笔不时地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晏殊则一手轻抚胡须,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与挑剔,偶尔与旁边的欧阳修低声交流几句。
    海德林正襟危坐,面容冷峻,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徐坤心怀忐忑又满是自信地将从杨无端那里“借来”的上元词呈上。
    他双手捧着词作,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微的汗珠,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决然。
    他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僵硬的步伐走向评判席,将词恭敬地放在桌上后,快速退下,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评判们的表情,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
    欧阳修、晏殊、海德林三人接过才子们呈递上来的作品,一一仔细传阅。
    其中徐坤呈交的《迎新春》一词,率先得到了晏殊的赞赏。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晏殊轻抚胡须,面带微笑,眼中满是欣赏之色,不住地点头称赞:
    “欧阳学士,海学士,徐坤这首《迎新春》写得极为应景,且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上元佳节的盛赞与陶醉,实乃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老夫以为,此词目前当属第一。”
    说罢,还特意将词举起,向其他两位评判展示。
    欧阳修却微微摇头,提出异议,他放下手中的词,坐直身子,表情严肃地说道:
    “晏相公,我却觉得苏轼这首《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意境更为洒脱自在,超凡脱俗。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此词用词精妙,意象宏大,又于繁华中蕴含着一丝深沉的感慨,真乃好词!”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强调着词中的精妙之处。
    海德林并未参与二人的争论,只是将盛长柏、苏辙、齐衡三人的作品从中挑出。
    齐衡所作《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辙的《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盛长柏的《明月逐人来》: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
    海德林思索片刻,突然提议道:
    “诸位,我观这几首词亦是各有千秋,毫不逊色!
    不如我们先将这几首挑选出来,稍后呈递给圣上与几位相公评判,如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