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岳麓书院入学考试风云二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徐子建花了一个时辰写下这篇《为学》,虽说是借用了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不过文章总体是徐子建自己写的,着实废了不少脑。
    徐子建揉了揉脑袋打算休息一下,再做最后一道策论。
    时间已经来到了午时,考了半天的学子们纷纷停下笔来,打算吃点东西再继续考试。
    岳麓书院提供食物味道属实是一般,一碗水加上两个炊饼,想要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爱吃不吃。
    徐子建随便对付了几口便将那炊饼放下。嗯这饼味道比家里厨娘做的差太远了,硬邦邦的估计是没放发酵粉。
    最后一道策论是如何治理黄河。
    历史上宋朝和黄河较劲了很多年,一直希望将向北流向辽国的黄河改回汉代的黄河的东方河道。
    同样的也有意见不同的大臣觉得改流的话风险太大,而且对于国家财政压力也很大,一不小心就酿成大祸,还不如保持北流。
    对于改道问题,自然也是争论不休。
    可惜,一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有成功治理好黄河。
    同样的作为和宋朝差不多的大周朝,同样也存在黄河水患。
    后世能够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经验主要是康熙年间读靳辅治河之道,当时治理好后,黄河平静了100多年。
    不过如今黄河的走向又和明清时期不同,明清时期,黄河改道跑到淮河口入海了,而大周朝黄河依旧在河北地区。
    虽然位置不同不过同样可以借鉴。
    徐子建在策论中写下《治黄河九疏》:
    “欲治大河先治沙,然束水攻沙亦或是宽河滞沙皆为良策,可以治标也。
    如何治本,双管齐下才是根本之道。
    首先,可以在大河中上游建筑水坝,以控制黄河之水流量。
    其次,可设河兵司,派遣专人治河,以厢军设河兵营以备不时之需。
    其三疏通下游济水河道筑堤束水,以济水梁山泊之清水冲刷黄河之泥沙。
    ……”
    全文洋洋洒洒一共千字,基本将黄河治理的精要写了出来。
    当然徐子建也不是傻子,涉及到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时候他就使用了春秋笔法一笔带过。
    总得给自己留点压仓的干货,若是有人想借着这篇文章升官那就看他徐子建答不答应了。
    这治理黄河的策论花了他快一个时辰才写完,时间还剩一个多时辰,徐子建实在懒得等了,索性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选择提前交卷。
    监考的书院老师有两人,一个叫严复一个叫蔡湘,都是济州岳麓书院里有名望的教授。
    看着年纪轻轻就敢提前交卷,不由得有些好奇,要知道书院入学考试的题目量可是不少。
    能够按时完成就不错了,属实没想到有人提前交卷!
    两个考官对视了一眼打算看下,刚刚离去的少年是有真才实学,还是过来滥竽充数的。
    大周朝科举“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
    两人分别拿起徐子建的策和论看了起来,随后没过一会两人震惊地对视一眼,看着徐子建已经快要消失的背影不约而同感叹道:“此子大才,国之栋梁也!”
    喜欢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请大家收藏: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