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要论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西津纺织厂不知道排哪个旮旯角落里呢。
一汽都搞不到钱,何况是他们。
大家伙儿脸上集体浮现出惆怅的神色。他们来之前,也不知道好东西这么多, 好东西又这么贵呀。
乡巴佬进城,果然折磨人啊。
没见过, 不知道人家过得多好, 那你还能继续稀里糊涂地过下去。
可你已经看到了呀,清醒的认知是最痛苦的折磨。
叶菁菁瞅瞅大家, 清清嗓子:“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搞外汇。”
众人眼睛“嗖”地亮了,连田副书记都迫不及待地追问:“小叶, 你有门路?”
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一个相当滑稽的场景。
谁能搞到计划外物资,那就是集体的能人。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违反计划经济基本原则的事。
但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先把东西弄到自己兜里, 那才叫本事。
叶菁菁摇头:“我没门路。但是既然我们来都来了,我们可以想办法在日本挣钱。”
呃, 这要怎么挣钱啊?
中午大家一块儿吃饭时,叶菁菁咽下了嘴里的鳗鱼饭,第一次真正代表西津考察团,跟川田一郎对话了。
“川田先生,想必您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对东棉的设备确实非常感兴趣,想要引进生产线。”
川田一郎微微笑。
如果不是他们都知道他是侵华日军的后代,那他的姿态足以被称之为翩翩君子。
“叶同志, 这是我们东棉株式会社全体同仁的荣幸。”
等下一秒钟,叶菁菁就泼凉水了:“可是我们没钱,我们厂很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210-220(第5/18页)
啧啧啧, 丰要武立刻扭过头去。
难怪得让叶菁菁当这个代表。
这么丢脸的事儿,除了她,谁还能如此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川田一郎露出了遗憾的神色,表情真挚极了:“可是从未来发展角度考虑,改造旧厂是迫在眉睫的事啊。所以,还请贵厂三思,不要轻易放弃。”
叶菁菁摆摆手:“我们没想过要放弃,我们就是想请你们帮忙,让我们在日本挣钱,这样我们就有钱购买生产线了。”
川田一郎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叶同志,我们确实没有领带和旅行箱的生产线。”
叶菁菁再度摆手:“你误会了,那只是小道。贵公司帮助我在日本成功申请专利,我们已经感激不尽。我们想到的挣钱门路跟它们没关系。”
川田一郎这才放下心来,微微笑:“愿闻其详。”
叶菁菁笑眯眯地往下说:“我们确实穷,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人多,我们干活要的工钱少。”
“这些天,承蒙贵司热情招待,我们也在日本见识了不少漂亮的工艺品。其中有一些,我们完全可以做。”
“比如说你们穿的和服……”
“不。”川田一郎直接打断了她的话,“不会有一个日本人购买中国生产的和服。你要明白,和服的意义不一样。”
叶菁菁一点儿尴尬的意思都没有,脸上依然笑吟吟:“我说的是和服带子和蝴蝶结,这些配饰,可以交给我们来做。”
她伸手指了指餐厅的挂帘和屏风,“还有像这种编制工艺品,无论是芦苇编织还是竹编的,我们都可以做。”
“除此之外,像那种手工风铃,手工挂饰,还有各种装饰用的结,所有手工产品,我们都能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
她之所以提出这些产品,一方面是作为穿越者的优势,她晓得哪些东西大概可能会在日本市场上受欢迎。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实际情况。
比如说和服腰带跟蝴蝶结,生产者不需要专门的生产场地,在家就可以做。
前者,他们信心最足。
因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缂丝和服腰带就成了对日外销的抢手货。
敢想吗?一条三百工时的腰带,能够在日本换几十吨钢材,或者一辆丰田小汽车。
因为是纯手工缂丝制品,现在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没多久,远远不到饱和的程度。
西津就想在这里头分一杯羹。
到时候,一家一台缂丝纺织机,就是一个小型加工厂。
而做缂丝,他们厂虽然不生产,但有老师傅真有这技术。
到时候只要订单过来,他们就能立刻老带新搞生产。
蝴蝶结,那是顺带着的,同样在家就能干。
剩下的那些手工制品,也一个道理,不需要专门的厂房。做工的人领了材料,在家里做好了,厂里统一收上去就行。
川田一郎听着点头,这个方法,倒是具备可行性。
只是——
他实话实说:“我相信中国人民心灵手巧,肯定能够做出漂亮的手工制品。可惜的是,我们东棉并不生产这些。”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