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飘在大唐》 第230章 洛阳宫(3)(第1/2页)
“别忘了执失思力也是突厥人。”杨悦突然笑道。
执失思力是唐将,但也是突厥人,用突厥人防突厥人,听上去似乎十分荒唐。
殿中诸臣已不由地同声而笑。
然而,这笑声却是另一种意思。
执失思力的确是突厥人,但他更是唐将!
中国历代皇帝,如果数谁真正没有胡汉之分,一个应该是胡人北魏孝文帝,另一个则是李世民。
自东突厥归唐以来,突厥可汗、酋长封为唐将者过百人,几乎占了唐廷武将的三分之一强。大内禁卫亦不知有多少“胡人”。
这些人不只家在长安,甚至妻女已是唐人。这个执失思力便是很好的例子,他的妻子是李渊的女儿九江公主。
如若说执失思力会背叛唐廷,简直比“用突厥人防突厥人”的思法,还要荒唐可笑。
所以,杨悦此言,明面上虽然貌似在提醒大家,李世民是在用执失思力这个突厥人出防突厥人十分可笑。实则却正好用无人不知的事实,提醒众人:东突厥已完全融入大唐,根本不可能反对唐廷。
李世民转头看向杨悦,眼中透出赞许的目光。
果然,一阵大笑之后,没有人再提突厥可能南下之事。
突厥人已是唐民,真正来自北疆的威胁不再是突厥人,而是薛延陀。事实上归附的突厥民众横在薛延陀与大唐之间,反而起着缓冲带的作用。
“既使突厥人没有异心。但薛延陀反复无常,这些年一直与我大唐纷争不断,圣上此次东征高丽,只怕薛延陀会乘虚而入。”褚遂良沉吟片刻言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大笑道:“如今夷男(薛延陀的可汗)老病,其子拔灼性格暴戾,难成气候。前年薛延陀又被李世绩几千兵马杀得大败,必然不敢再起兵峰。”
“然而不自量力者往往也有,如若薛延陀当真前来。圣上身在辽东。只怕不能兼顾。”褚遂良坚持说道。
“执失思力在夏州驻防,非为突厥而是等待薛延陀。朕量夷男没有胆量前来!若他前来,有执失思力在夏州,可保万无一失。朕已让人传话给夷男:‘朕父子前往高丽征讨,他若有胆窥视中原,径直来取!’”
李世民气若山河,威风凛凛。断言之声如金玉裂帛。顿时令人心头大震,血脉为之愤张,激情为之高亢。又如一枚定心丸,令人为之折服。
杨悦已是不自禁地击掌大赞。心神为之一振,暗叹一句,英雄的魅力大概正在于斯!
李世民不只有英雄的气概。更重要的是他的威风建立在英明分析与决策之上,而非空口英雄!
殿中诸臣也无不为之神醉。
一时间,竟然没人再出言劝阻出征之事。
想了许久,长孙无忌才又说道:“圣上出征,中宫空虚,臣担心会有玄感之祸”
“司徒此言差矣。虽然隋时炀帝出征,有玄感之乱,但汉高祖出征。不也有萧何安定后方。令天子无后顾之忧?”
这一次,不待李世民出言反驳。杨悦已不由自主的代为辩论,
“圣上之所以为成为今日天子,不只是圣上自己的意愿,更是大家的选择。大家拥戴圣上,是因为圣上的英明才干千古难遇。试想当今天下,有谁能比圣上更适合皇帝这个位子。今日,圣上与众臣共同创造的贞观之治,必将成就一段‘圣君贤臣’的千古佳话,成为千古表率!
大家知道,龙华大会上,我曾不顾一切地救圣上。然而,我肯为圣上牺牲,不是因为‘忠’,也不是因为‘情’,只因为圣上是值得我舍命的英雄。这段历史上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圣上。我相信只要懂得圣上历史价值的人,定然会跟我一样,肯为圣上不惜牺牲自己!更不会做出令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之事。
若谁会不自量力地反对圣上,不过是如候君集等人一般,在历史上再多填加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杨悦情不自禁地站在历史高度,侃侃而谈。
虽然不是激昂高呼,却极具感染力,感染着第一个人,也敲打着每一个人。
长孙无忌看着杨悦,心中一阵翻腾。杨悦所说不错。他之所以一直追随李世民,除去因为妹子的关系,更因为李世民与他义气相投,认为李世民才是天下英主。
不只是他,这座中的群臣,那一个不是?
尉迟敬德本是刘武周的手下大将,刘武周对他不可谓不看重,然而自归于李世民帐下,一直忠于李世民。
李靖本是隋室旧民,李渊父子晋阳起兵之时,李靖还曾想到扬州报信,没想到反落入李渊手中。是李世民在紧要关头救下他,从此以后成为唐将,成为一代军神,成为李世民最重要的战将。
房玄龄更是,他原本中了隋代的进士,却不肯在隋时出仕。反而在李氏父子起兵后,主动掖李世民军门,选定李世民,从此在李世民府中做幕僚,呕心沥血几十年
这朝中群臣,一半以上原是李世民的仇敌的臣民,却作了李世民的朝臣。
良禽择木而适,儒家的经典如此,儒家的精神如此。
正如杨悦所说,众臣选择了李世民,李世民带动这个集团,共同缔造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渐渐由年少步入中年,或者由中年步入老年,随着官职的越来越高,有些人几乎忘记了自己追随李世民的初衷,为了各自的小集团利益开始勾心斗角
没有人不明白,贞观年间,所有的精英人物都在朝中,如若真有人造反,至少要与朝臣勾结。
而这些朝臣有谁真想要做一个“跳梁小丑”么?!
渐渐地,殿中安静下来,静得出奇,静得几乎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跳。
众臣静静聆听,或反省,或深深为之感染。或为之激动。或为之振奋。
却再也无人表示异议。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