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谢东流不想说话——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虫族来着!
就不能来个有仪式感一点的大家伙吗!
周晓辰不理解男孩子对“生平第一只哥斯拉”的情结,还有心情探讨科学:“桑榆星的潮汐,是天眼-1017引力产生的‘太阳潮’吗?”
蓝星的潮汐每12小时涨落一次,但桑榆星被潮汐锁定,自转非常缓慢,那么岂不是很长时间才涨落一次?
奥拉:“没错,1017f自转周期12995个蓝星日,一个涨落周期大约65天。”
周晓辰:“这么长的周期,不应该会出现短时间潮水上涨30米的现象啊?”
奥拉沉思了一会儿:“你的意思是,这里的涨潮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
“那是生物现象?”林见星:“就像……虫族的赶海?”说到这里,他的瞄准镜里又出现了一只招潮蟹,不得不开了一枪送走它——很好,他人生第一次目击和第一次击杀,都送给了这种小螃蟹。
谢东流和林见星不是孤例,对于许多非战区星系出身的少年,他们人生中见到的第一只虫族,都被小螃蟹承包了。
在众新生的注视中,更多的晨昏招潮蟹爬上了沙滩——这种两只钳子不对称的紫色螃蟹因酷似蓝星的招潮蟹而得名。和蓝星上的远亲一样,当它们成群结队出现时,就是涨潮的预告。
比潮水更早到达的,是声音。
在蓝星的沙滩上听到的海潮声音,大多是让人平静的。但此时此刻的不一样。
逐渐响起的海潮声仿佛风暴的前奏,你能够听到的浪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音节在人类的听觉之外奏响。那些音节仿佛来自冰川之下的深海,挟裹着从远古而来的恐惧与征服。
然后海平面就在眼前升了起来。
阵线距离原本的海岸线四公里。从这里看过去,海面宛如升起的一堵墙!
人类的“赶海”,是趁着落潮去捡沙滩上留下的贝类;而虫族的“赶海”,却是趁着涨潮上岸么?
海面越来越高,周晓辰已经嗅到扑面而来的腥气。在这个紧绷的时刻,她的脑海里却滑过了一首诗:
“耳边是翻滚的喧嚣与狂怒
我全当做听不见
眼前的天际线比世界的尽头更远
有一抹红色的光
在梦中仿徨
激流将我送往大陆
沙子和雪中会留下我的血
我不在乎
我愿为你搁浅”
——抬升30米的海岸线没让她手抖,这首诗却差点让她抖了一下。
周晓辰显然没有读诗集这种文艺的爱好——这是阿列克谢写给她的诗。
查了几十个单词,好不容易翻译出来的。
翻译完了还是看得云里雾里。
直到今天站在晨昏线,面对赶海而来的虫族的时候,她才第一次模糊地读懂了里面的情绪——但是谁家的情诗写得这么杀人放火啊!
在周晓辰脑子里飘满了弹幕时,海面开始回落!
随着第一波浪潮拍在沙滩上,发出如巨兽咆哮一般的声响,第一批虫族上岸了。
这大概是渔民看第一眼狂喜,第二眼笑容逐渐消失的场景。
和小螃蟹一样,大部分种类第一眼看上去很难意识到那是虫族,很多人直到看见明明是鱼类的,却拿鱼鳍当腿在沙滩上划得飞快、跑得慢的贝类把自己吸在旁的物种身上“搭车”等怪异的现象,才如梦初醒地扣下扳机!
大部分非战区出身的新生都是第一次见这种大场面,紧张之下难免出现疯狂射击、浪费弹药的情况。不过周晓辰这边四人都很稳——周晓辰和奥拉不用说,谢东流和林见星终于实现了“大战哥斯拉”的梦想,为了多战一会儿,弹药也用得很抠搜。
除非虫族太密集,谢东流几乎不用自动步枪的连射,一枪一枪看准才放;林见星则一脸的“不超过40公分的鱼不配哥出手”,只捡大条的。
接第一批怪的时候是最混乱的,不少新生出现了换弹夹手忙脚乱、差点把虫族放过去的现象,全靠狙击在后面救场。趁这个时候,周晓辰示意了一下林见星,两人悄悄扩大了防守范围,开始沿着海岸线机动,到处帮人救火——实际是抢怪——还得到了全场的一致好评。
但很快周晓辰发现了一个问题:虫族有些跑得快,有些跑得慢,因而它们上岸不是均匀的,而是一波一波,呈现出一个“s”型——当西面阵线压力很大的时候,东面阵线可能都在摸鱼。
阵线也得流动起来!
但大家只有一个“附近”频道可用,连公频都没有——鬼知道是不是为了模拟耀斑活动时无线电失灵的状态——于是调整阵线的呼吁只能通过“人传人”的古老方式传播:
“往西往西!西面阵线吃紧!”
“回东边回东边!”
从无人机拍摄的图像上,会看到一排新生像扒在弹簧上的一串蚂蚁,随着弹簧的震荡,一会儿密集一会儿稀疏。好在反复多次以后,大家稍微总结出了虫族的“登陆节律”,能够提前开始移动,总算不那么手忙脚乱。
随着时间流逝,虫族的尸体在逐渐稳定下来的阵线上堆积,甚至染红了沙滩。从它们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又一次无望的冲锋。不知道是不是累出了幻觉,周晓辰仿佛听到了那海潮声中的悲鸣——那为什么一定要上岸呢?
海洋孕育了文明,但文明是必须要上岸的——周晓辰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这句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