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饭在食堂凑合一下也行。
最近天热得飞快,食堂已经开始自制凉粉,味道相当不赖。
两人刚骑进学校,往食堂出发,前面就慌慌张张跑来化学系77级的扩招生刘秀华。
“叶,叶老师,我要请假回家。我女儿摔下来,磕到脑袋了。”
叶菁菁大吃一惊:“从什么上头摔下来的?现在怎么样?走,我带你去开介绍信。”
第182章 这都什么奇葩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所谓的介绍信是西津大学开具证明, 让学生可以有资格购买车票。
1978年的火车运力依然非常紧张,任何人想坐车都得要证明。
比如大学生,入学时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买票。寒暑假期间也能拿着学生证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
但其他时间, 你拿着钱,车站也不可能卖票给你。
校办很好讲话, 叶菁菁帮忙说明情况后, 校办的徐姐立刻给开了介绍信,盖好了公章。
看到刘秀华是隔壁丰省人, 徐姐还主动帮忙打电话:“我问问火车站,看看能不能给你留张车票。”
可惜火车站值班室的同志不知道是去吃晚饭还是急着处理突发状况了, 电话死活没人接。
叶菁菁不假思索:“你东西收拾好了吗?我骑车送你去车站吧。”
虽然刘秀华年纪比她大三岁,但学生就是学生,她这个辅导员肯定要把人送上火车, 才安心的。
毕竟现在不比高铁时代, 大家坐趟高铁跟出门打个车一样。
可叶菁菁还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1978年的火车票极度稀缺。
哪怕今天16号是礼拜二, 不年不节的,车票依然紧张。
不仅今天没票,明天也没有,最早一班车得到后天下午。
刘秀华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我女儿从橱柜上摔下来了,跌了头,我得赶紧回去啊。”
火车站的售票员虽然同情她,但也爱莫能助。
从恢复高考起,火车就愈发忙碌了, 天天都有好多人过来排队买车票,人人手里都拿着介绍信,搞得他们都怀疑那些知青全是刻了萝卜章。
但怀疑归怀疑, 人家拿着介绍信来买票,只要有票,他们照样得卖。
故而现在几乎每天票都紧张得不得了。
刘秀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从西津回家,她只能坐火车栽转汽车。
叶菁菁没当过妈,可她是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当然理解这种母女连心的痛苦。
唉,说到底还是社会发展局限。不然哪里需要折腾着买车票,直接打个飞的回家就行了。
刘秀华家住的林县,虽然隶属于隔壁省,但实际与西津市并不算遥远。
叶菁菁穿越前开车过去,一路上只花了不到两小时的时间。
哪怕现在没有高速公路,跑半天时间,估计也够了。
对了,车子!
除了火车和汽车,还有什么车子有可能去林县?
答案是货车,大卡车。
市运输公司应该有跑林县的路线,她记得自己上回去运输公司,听到两位职工闲聊就提到了林县的小花菇长得好,下次过去要带点过来。
“你先别哭,我想办法问问看。”
叶菁菁草草安慰了句刘秀华,便借用了火车站的电话。
也得亏她现在大学老师的身份和眼下全社会重视大学生的氛围,不然电话还真没那么好借。
她运气不错,电话拨通以后,过了不到十秒钟,那头便有人接了起来。
拜叶菁菁三番五次杀到运输公司,要求组织做主所致,公司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180-190(第3/17页)
对于她提出的请求,运输公司也反应热情:“林县?我看一下。哎哟,还真有,赶紧的,马上过来,有车去林县林场,给你把人放到县城行吧?”
叶菁菁大喜过望:“可以可以,我马上把人送过来。”
结果那边有人喊:“行了,火车站是吧,我方向盘打个弯儿,把人捎上就是了。”
叶菁菁立刻应下,说了他们穿的衣服和等人的位置。
谢广白也没闲着,赶紧趁等人的功夫,在车站外头广场,问小贩买了枇杷和烧饼,好让刘秀华和司机在路上吃。
送人上车的时候,他又叮嘱了一句:“要是孩子情况严重,林县医院处理为难,你跟你家人把孩子抱到西津来,我在市医院工作。我姓谢,你直接找我就行。”
刘秀华千恩万谢,含着眼泪上大卡车走了。
过了立夏,虽然天光长了,但司机想赶在天黑透之前赶到林县县城,还是得抓紧时间。
驾驶员没跟他们多寒暄,直接一松离合器,车子走了。
直到此时此刻,一切顺利。
或者更具体点儿讲,一直到了晚上八点半钟,都风平浪静。
叶菁菁吃过晚饭去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