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三部九候探医源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象数思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象和数来表示。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数则是事物内在的数理关系。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脉象就是一种象,它反映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状态。医者通过感知脉象的细微变化,如同解读宇宙的密码一般,能够洞察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脉象特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紧密相关。每一种脉象都蕴含着特定的意义和信息,如同一个个符号,传达着人体内部的状况。例如,浮脉可能表示外感病邪,沉脉可能暗示脏腑功能失调。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分析和解读,医者能够运用象数思维,将脉象所代表的象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相联系,进而推测出疾病的本质和原因。
    这种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独特智慧。与现代医学注重微观分析不同,中医更强调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健康。三部九候诊脉法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脉象这一表象入手,深入探究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整体观念与象数思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
    在象数思维的指导下,医者在分析脉象时,不仅仅关注脉象的具体形态,还会考虑脉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症状的关联。不同的脉象组合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状态,脉象的变化趋势也能反映疾病的发展过程。这种对脉象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量,体现了象数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通过对脉象的象数解读,医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进一步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上。通过对脉象的长期观察和分析,医者能够根据脉象的变化趋势,推测疾病的发展方向和预后情况。这种预测能力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象数思维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脉象的变化如同宇宙运行的轨迹,医者通过象数思维的敏锐洞察力,能够提前感知到疾病可能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也反映了中医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脉象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状态,也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引起脉象的变化。通过象数思维的分析,医者能够将脉象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人体健康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动态观。
    此外,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还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象数思维为中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使中医能够不断探索人体健康的奥秘。通过对脉象象数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医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象数思维的应用也促进了中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它往往更注重对疾病的微观分析和局部治疗,而容易忽视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三部九候诊脉法的象数思维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同时,对象数思维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总而言之,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周易哲学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中医诊断学的独特智慧。通过对象数思维的深入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三部九候诊脉法中脉象特征的意义和价值,为维护人体健康和推动医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和发扬象数思维在三部九候诊脉法中的应用,使其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阳夏阴,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帝曰:决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
    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