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幕不因外界言语而停止。
作为讲解者的历史博主放出了两张出土不久的历史画像。
画像的主角正是季玄明和苏锦言。
“我觉得苏锦言对季玄明的爱虽然不似季玄明那般外显,但我们不能忽视他在这份感情上的付出。”
“打个比方来说,苏锦言的爱意似流水般潺潺流淌,而季玄明的爱意则像烈火般肆意燃烧。”
“我举个实例来说吧~”
“苏锦言与季玄明成亲后便无条件地支持对方的举措,尤其是季玄明提出种种经济政策之时。”
“当时德宣帝有意开辟海外贸易,并且在全国推行纸币等,于是季玄明便顺应帝意推动海贸。”
“但当时的商人却鲜少愿意出海,毕竟一个不小心就是人财两空,再也没办法回到自己的故乡。”
“于是苏锦言便接手顾氏商行,做第一个响应海贸的商人,并在经营仁心医馆之余钻研出海商船的图纸,命工匠建造适宜远赴海外的大船,正式开启了第一次海外贸易。”
“他的商船带回了很多金银,以及不属于本土的粮种。”
“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吃的红薯。”
“这种粮食作物比小麦、水稻更宜种植,而且红薯的根茎叶都能吃,它的亩产量高达7000斤,少则也有3000斤,真正让百姓摆脱了饥饿。”
“他这趟商船可以说是收获满满,自此开拓了海贸的发展,也让各地百姓彻底记住了他的名字。”
“然而,苏锦言做这件事只是想为季玄明提出的海贸之策做个表率,帮季玄明推动这项政策的落实。”
“除此之外,苏锦言手中资产任由季玄明取用,可以说他的小金库全方位朝着季玄明开放。”
“当时的苏锦言已经从凤缙城富商慢慢发展成北方首富,手里的资产多到你根本无法想象。”
“可他却敞开了任由季玄明花。”
说到这里,这位正在讲解的女博主满眼羡慕地看着镜头。
“果然,有钱人就是壕横。”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锦言更是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她重新换上新的功绩表,上面列着苏锦言的生平履历。
“苏锦言不止出身名门,而且善于经商、医术精湛又什么都会一点,堪称完美的六边形战士。”
她竖起了大拇指,“真棒,不愧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私以为若非苏锦言身体不好,他的功绩绝对会比现在更加卓越,可能政治舞台上也会有他。”
身处于凤临国前期和后期的人都在听到红薯的产量之时心跳加速,两只眼直勾勾地盯着红薯照片。
产量高,而且根茎叶都能吃……
这种粮食作物就在海外等着他们,但是他们现在却拿不到。
此时的他们已经顾不上季玄明和苏锦言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了,只想把海外的红薯带回凤临国。
什么事也没有吃饭更重要啊!
在三个时空之中,大抵只有孝宪帝时期的百姓比较淡定了。
他们有红薯哎,从海外带回来的!
感谢德宣德开放海贸,感谢苏锦言响应国策大胆出海!
不行,我们回家给他们磕一个吧!
孝宪帝:“苏锦言于民有大利。”
历朝历代那么多流传于世的名人,也只有苏锦言让百姓过上了有所食、有所医的安稳日子啊!
幸好凤临国遇到了苏锦言。
否则何来的德宣盛世以及传承至今的凤临国大好江山。
***
处于元凰帝时期的文武百官全部都眼巴巴地盯着苏荀英。
求你快点把苏锦言生出来吧!
高产红薯必须要有,刚刚结束乱世的百姓需要填饱肚子。
如芒在背的苏荀英:“……”
她瞪向在场众人,“你们不能自己想办法出海寻找粮种吗?干嘛非要等我儿子长大再出海!”
这群混蛋是想累死她儿子吗?!
在场官员:“……”
哦,苏世女说的也是,他们也行!
“圣上,臣请旨开放海贸,再遣能工巧匠造船出海寻找粮种。”
“圣上,红薯实乃良种,我们现在就需要这种高产粮食。”
元凰帝挥了挥手,“朕知道了。”
“这件事就交给三皇女去办,书宜可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谢书宜:“是,儿臣遵旨。”
初代信王有些担忧地想着未来孙子拖着病弱之躯忙碌的样子。
她的大孙子真是受了累了。
先是编医书、开医馆、教弟子,又是建商船、组织商队出海贸易,接着开办苏氏学府传授医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