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集《学徒工》  快乐和平鸽的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面,去城里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机会,能见识到更多的东西。李木匠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大林啊,你去吧,这是个好机会,你可以把咱们村的木工手艺带到城里去,也让外面的人看看咱们的本事。”
    在师傅的鼓励下,王大林带着几个年轻的学徒进了城。城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开眼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和宁静的村庄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来到了正在建设的工厂工地,这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然而,城里的工作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城里的木工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和规范,而且他们使用的工具也更加先进。王大林他们一开始有些不适应。比如,在切割大型木材的时候,城里的木工使用的是一种电动锯,效率比他们的手工锯要高很多。王大林和他的学徒们只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帮忙搬运木材、整理工具等。
    但是王大林没有气馁,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去观察城里木工的操作,仔细研究那些先进工具的使用方法。他还向一些有经验的城里木工请教问题,尽管有些人对他们这些来自农村的木工有些轻视,但王大林并不在意,他只想学到更多的东西。
    有一次,在制作工厂车间的一些大型木构架时,出现了一个难题。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将一些弯曲度很大的木材进行精确的拼接,而传统的榫卯方法很难做到既牢固又美观。王大林苦思冥想了很久,他结合自己在村里多年的经验和这段时间在城里学到的新技巧,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建议先对木材进行特殊的烘烤处理,使其弯曲度更加可控,然后再使用一种改进后的榫卯结构,在榫头和卯眼处加入一些金属的连接件,以增加牢固度。这个方案得到了工程负责人的认可,当他们按照这个方案成功完成木构架的制作时,那些曾经轻视他们的城里木工也对王大林刮目相看。
    在城里工作的这段时间,王大林和他的学徒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技术,也开阔了眼界。他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工业在蓬勃发展,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而他们自己也成为了这个建设大军中的一员,用自己的木工手艺为工厂的建设添砖加瓦。
    随着工厂的建设完成,王大林他们也到了该回村的时候了。回到村里,他们把在城里学到的新技术和新观念带回了木工组。王大林开始尝试对木工组进行一些改革,他引进了一些新的工具,并且对传统的木工工艺进行优化。
    村里的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变化,对木工组更加信任了。越来越多的人请木工组制作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家具。王大林设计了一种结合传统榫卯结构和现代简约风格的桌椅,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塑料制品、金属家具等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对传统的木工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木工组的订单开始减少,一些年轻的学徒有些灰心丧气,觉得木工行业没有了前途。
    王大林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木工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他开始探索将木工工艺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方法。他尝试在木家具的表面镶嵌一些精美的金属装饰,或者将木质与塑料进行创意的组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乐和平鸽的新书请大家收藏:快乐和平鸽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还把目光投向了出口市场。他听说国外有很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木工工艺很感兴趣,他带着一些样品去了城里的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的人看到他的作品,眼前一亮,觉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又融合现代元素的木工艺品在国外会有很大的市场。
    于是,王大林带领木工组开始按照外贸订单的要求进行生产。他们制作的一些木雕屏风、古典风格的木盒等工艺品远销海外,为村子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王大林也不忘传承木工手艺。他在村里开办了木工培训班,免费教村里的孩子们一些基础的木工知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门手艺,把它传承下去。
    他的儿子王小林也对木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大林像当年李木匠教自己一样,耐心地教导儿子。他告诉儿子,木工不仅仅是一门赚钱的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传统的坚守。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大林的身体不如以前硬朗了,但他对木工的热爱丝毫没有减退。他常常坐在木工组的院子里,看着年轻人们忙碌地工作,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从那个15岁的学徒工开始,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见证了木工行业的兴衰起伏。他知道,只要有人在,木工这门手艺就永远不会消失。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传承,就像那古老的树木,年年岁岁,始终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他看着儿子王小林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木工,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相信,儿子会带着木工组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书写木工手艺的传奇。而他自己的一生,也将成为木工传承史上一段精彩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热爱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
    随着木工组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逐步站稳脚跟,王小林在父亲王大林的悉心教导下,技艺愈发娴熟。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尽管木工组的产品质量上乘,但在宣传推广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许多国外订单开始减少,因为一些竞争对手通过网络平台更高效地展示产品,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王小林意识到,木工组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开始学习互联网知识,尝试在网络上推广木工组的产品。他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网站,上传了木工组制作的各类精美工艺品的图片和视频,还详细介绍了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可是,网站的流量寥寥无几。王小林明白,仅仅建立一个网站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研究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等手段。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分享木工组的日常工作场景、制作过程的短视频。慢慢地,一些网友开始关注他们的账号,对这些传统的木工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一位知名的网络博主偶然间看到了王小林分享的视频,被这些精美的木工制品深深吸引。这位博主主动联系了王小林,表示愿意为木工组的产品做一次推广。在博主的推荐下,木工组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网站的流量也急剧增加,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订单量的增加,木工组现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速度难以满足需求。王小林决定对木工组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木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他也面临着人员结构的调整。一些老工匠对新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王小林耐心地与老工匠们沟通,向他们解释新设备的优势,并且承诺会保留传统手工工艺的核心地位。他还组织了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