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82章 史太君寿终
却说贾母强撑着坐起身来,拉着家常:“我来这贾家都六十多年喽,打从年轻一直享用到老,也算是福泽深厚。从老爷开始,儿子孙子也都还不错。就是宝玉啊,我这心里头最放不下的就是他。”说着,眼睛在屋里扫了一圈。王夫人赶忙把宝玉推到床前。贾母从被窝里伸出手,紧紧拉住宝玉,“我的儿,你可得给我争口气!”宝玉嘴里忙不迭地答应,心里却一阵发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又不敢哭出来,只能硬着头皮站着。贾母又接着说:“我就盼着能再看到一个重孙子,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我的兰儿呢?”李纨便把贾兰也推到前面。贾母松开宝玉,又拉住贾兰,“你母亲是个孝顺的,等你长大了,可一定要让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凤姐本来就站在旁边,赶紧凑上前说:“在这儿呢,老太太。”贾母看着她说道:“我的儿,你太聪明了,以后可得多积点福。我这辈子也没怎么吃斋念佛,就去年让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也不知道送完了没有?”凤姐忙回答:“还没呢。”贾母皱皱眉:“早该送完才好。你说大老爷和珍儿,在外面自在逍遥。最可气的就是史丫头,一点良心都没有,怎么都不来看看我。”鸳鸯等人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都不敢吭声。贾母又瞅了瞅宝钗,叹了口气,脸上泛起一阵红晕。贾政一看,知道这是回光返照,赶紧端上参汤。可这时候贾母牙关已经紧了,合了会儿眼,又睁开眼睛把屋里瞧了个遍。王夫人和宝钗轻轻扶着她,邢夫人和凤姐等人忙着给她穿衣。地上的婆子们早就把床准备好了,铺上了被褥。突然,贾母喉咙里轻轻一响,脸上露出笑容,就这么去了,享年八十三岁。众婆子赶紧把贾母的遗体安置停当。
这下可好,贾政他们在外面跪着,邢夫人她们在里面跪着,哭声一片。外面家里人把各种丧葬用品都预备齐全了,就等着里头消息一传出来,荣府从大门到内宅,门扇全都糊上了白纸,孝棚高高搭起,大门前的牌楼也立马立了起来,上上下下的人都穿上了孝服。贾政赶忙去报了丁忧。礼部上奏朝廷,皇上念着贾家世代功勋,又因为贾母是元妃的祖母,赏赐了一千两银子,还下令让礼部主持祭祀。家里人也四处去报丧。众亲友虽说知道贾家现在势败了,可看到圣恩这么隆重,也都纷纷前来吊唁。选了个吉利的时辰入殓,把贾母的灵柩停放在正厅。贾赦不在家,贾政是长子,宝玉、贾环、贾兰是亲孙子,年纪又小,都该守灵。贾琏虽然也是亲孙子,不过带着贾蓉还能分派家人办事。虽说请了些男女外亲来帮忙,可内里邢王二夫人、李纨、凤姐、宝钗这些人才是该在灵旁哭泣守灵的。尤氏虽说能照应照应,可她在贾珍外出时住在荣府,一向不怎么管事,而且对荣府的事也不太熟悉。贾蓉的媳妇就更不用说了。惜春年纪小,虽说在这儿长大,可对家里的事一窍不通。所以内里就没一个能真正挑大梁的,只有凤姐还能管管里头的事。再加上贾琏在外头主事,他俩这么一搭配,倒也还算合适。
凤姐以前仗着自己有本事,还想着老太太这一去世,自己能大显身手呢。邢王二夫人也知道她办过秦可卿的丧事,肯定没问题,就还让她总理里头的事。凤姐心里也乐意,想着:“这家里的事本来就归我管,那些仆人也都是我手下的人,太太和珍大嫂子的人本来就难使唤。现在她们都不在了,虽说没了对牌取银子,可这办丧事的银子现成的。外头的事又有贾琏操办。虽说我现在身体不太好,可想来也不至于办砸了,肯定比在宁府办得还好。”主意一定,就等着明天接了三,后天一大早就让周瑞家的把花名册拿上来。凤姐仔细一瞧,总共才二十一个男仆,十九个女仆,剩下的都是些丫头,把各房的人都算上,也不过三十来个人,这可怎么分派差使啊。心里不禁犯嘀咕:“这回老太太的丧事,人手可比东府那次少多了。”又想从庄上叫几个人来,可还是不够用。
正琢磨着呢,一个小丫头过来说:“鸳鸯姐姐请奶奶过去。”凤姐只好过去。只见鸳鸯哭得像个泪人似的,一把拉住凤姐说:“二奶奶您坐,我得给您磕个头。虽说服丧期间不能行礼,可这个头我必须得磕。”说着就要跪下。凤姐赶忙拉住她,“这是干啥,有话好好说。”鸳鸯跪着,凤姐把她拉起来。鸳鸯说道:“老太太的丧事,里里外外都靠二爷和二奶奶操办了。这银子是老太太留下来的。老太太这辈子可没糟蹋过钱,现在这最后一件大事,可得求二奶奶办得风风光光的。我刚听老爷在那儿说什么诗云子曰的,我也听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也不明白啥意思。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是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就是真孝,不用太铺张浪费。可我想老太太这么个人物,怎么能不办得体面些呢!我虽然只是个丫头,可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老太太生前那么疼二奶奶和我,临死了怎么也得让她走得风光啊!我知道二奶奶能办大事,所以才来求您给拿个主意。我生是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跟着她。要是看不到老太太的丧事办好,我以后可怎么有脸去见她老人家啊!”凤姐听了,觉得这话有点奇怪,就说:“你放心,要体面不难。再说老爷虽说要节省,可这排场也不能太差。就算把这银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那也是应该的。”鸳鸯又说:“老太太的遗言说,剩下的东西都是给我们的。二奶奶要是不够用,就拿这个去折变补上。就是老爷有啥意见,我也不能违背老太太的遗言。那天老太太分派的时候,老爷不也在旁边听着嘛。”凤姐说:“你平时挺明白的,怎么这会子这么着急呢?”鸳鸯着急地说:“不是我着急,大太太本来就不管事,老爷又怕太招摇。要是二奶奶也和老爷一个想法,说咱们抄过家的人家丧事还这么好,以后再被抄家怎么办,就不管老太太了,那可怎么行!我虽然是个丫头,可好歹也在乎这府里的名声。”凤姐拍拍她的手说:“我知道了,你放心,有我呢!”鸳鸯这才千恩万谢地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凤姐出来后心里想:“这鸳鸯今天可真奇怪,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按说老太太的丧事是该办得体面些。算了,先不管她,就照着咱们家以前的样子办吧。”于是叫旺儿家的把贾琏叫进来。不一会儿,贾琏进来了,说:“叫我干啥?你在里头照应着就行。反正做主的是咱们二老爷,他说怎么着咱们就怎么着。”凤姐白了他一眼:“你也说这话,可不就像鸳鸯说的那样了。”贾琏一脸疑惑:“鸳鸯说什么了?”凤姐就把鸳鸯找她的事说了一遍。贾琏不屑地说:“她们的话能算什么。刚才二老爷叫我去,说老太太的事固然要认真办,但是知道的人会说老太太是自己寿终正寝,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把钱都藏起来了,现在很宽裕呢。老太太这银子不用了还能给谁,当然还是该花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在南边有坟地,可阴宅还没有。老太太的灵柩要运到南边去,这银子得留着在祖坟上盖些房子,剩下的再买几顷祭田。咱们以后回去也好,就算不回去,让那些贫穷的族人住着,也好按时祭祀。你觉得这话是不是很有道理?难道你想把这银子都花光?”凤姐问:“银子发出来了没有?”贾琏无奈地说:“谁见过银子啊!我听咱们太太听了二老爷的话,一个劲儿地撺掇二太太和二老爷,说这主意好。我能有什么办法!现在外头棚杠上要用几百两银子,到现在还没发出来呢。我去要,他们都说有,先让外头办了事回来再算。你说这些仆人,有钱的早跑了,按册子叫人,有的说病了,有的说下庄子去了。能干活的没几个,就知道赚钱,赔钱的事谁干啊!”凤姐听了,半天没说话,最后叹了口气:“这还怎么办丧事啊!”
正说着呢,一个丫头进来说:“大太太问二奶奶,今天第三天了,里头还乱糟糟的,供了饭还让亲戚们等着吗?叫了半天,菜来了,饭却不够,这像什么话!”凤姐一听,急忙进去,吆喝着仆人来伺候,好歹把早饭应付过去了。偏偏那天来的人特别多,里头的人都像没了魂似的。凤姐在那儿照料了一会儿,又惦记着派人的事,赶紧出来叫旺儿家的把家人和女仆们都叫齐了,一个个分派任务。可众人都站在那儿不动。凤姐急了:“什么时候了,还不供饭!”众人嘟囔着说:“传饭容易,可您得把里头的东西发出来,我们才能去办啊。”凤姐骂道:“糊涂东西,派了你们还怕没你们的份儿?”众人这才勉强应着。凤姐又往上房去取要用的东西,想去请示邢王二夫人,可看到人太多,不好开口。这时候太阳都快落山了,没办法,只好去找鸳鸯,说要老太太存的那套家伙。鸳鸯没好气地说:“你还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