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太乙仙宗大典  一品真丹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种混杂着尘埃、腐朽木质和淡淡硫磺味道的陈腐气息。昔日玉虚宫嫡传仙宗的辉煌早已不在,映入眼帘的只有倾颓与死寂。

    巨大的殿堂立柱不少已断裂倒塌,残余的也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三清神像基座歪斜在地,原本应供奉的塑像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些蒙尘的碎片。

    殿顶的琉璃瓦早已破碎不堪,透过那些空隙可以窥见上方九龙神火罩投下的扭曲红光,在地面上洒落下怪诞的图案。倒塌的香炉、散落的蒲团、锈蚀的法器部件……处处皆是千年寂灭的烙印。光线昏暗,只有从殿顶破洞投下的红芒和入口处的天光勉强照亮这空旷的废墟。

    在这死气沉沉大殿的正中央,一座相对完好的巨大太极石台突兀地矗立着。它由黑白两种颜色的玉石拼接而成,即便在尘埃覆盖下,依旧能感受到材质的不凡。石台之上,安静地矗立着一座发出淡淡柔和金光的拱门。

    这拱门造型古朴,边框上隐约可见繁复的云纹篆刻,内里则是翻涌流转的、如同液体般的金色光幕。它稳定地散发着温和而带有空间波动的光辉,在这片破败和死寂的殿堂中显得尤为神异,仿佛一道通往未知秘境的旋涡,无声地诱惑着或恐惧或疲惫的旅人。

    “金光洞……”有人低语出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无法掩饰的敬畏。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了过去。这就是火鹤童子口中那绝险之地?是那位魔神的囚笼?

    悬浮于大殿半空的火鹤童子化身,目光如同扫描一般掠过众人,最终定格在那座金色的拱门之上。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冰冷平直,仿佛在背诵指令:“穿过此门,便是入宗大典所在——金光洞。尔等,按顺序依次进入。”

    他甚至没有指定顺序,仿佛谁先进去都一样,只要完成任务即可。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面面相觑。经历过仙苑的欺骗和等待,他们对这金光洞的任何“指引”都充满了警惕和疑虑。进入这道门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入宗大典”,还是……与那入魔神只的直接照面?那两具诡异的尸体、火鹤童子模糊的警告、消失的同门……种种不安如同阴影缠住了他们的脚步。

    依旧是萧云河打破了僵局。他深吸一口气,那陈腐气息让他眉头微蹙,却并未动摇。他脚步沉稳,一步步踏上太极石台的石阶。太初紫气在他周身悄然流转,化作一层薄薄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护罩。

    当他站定在拱门前,那流动的金光映照着他坚毅而凝重的侧脸。他没有丝毫犹豫,向前一步,身影瞬间没入那片柔和的金光之中,消失不见。

    有了主心骨的表率,尤其还是实力最强的萧云河领头,其他人心中稍定。南宫恺低喝一声“跟上!”,紧随其后冲入拱门。接着是林岳、沈青……紫阳仙宗的核心力量快速投入。接着是公输白两兄弟带着铁剑仙,玉霄门冷月仙子一展衣袖踏入,王屋派的弟子们也硬着头皮跟上。人群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纷纷消失在金色的门框内。

    最后踏入的是赵酉吉。在穿过那片金色光幕的刹那,他清晰地感觉到腰间的灵竹园微微震动了一下,仿佛是深处那个闭目凝神的赤金小人对即将到来的场景也生出了一丝感应。同时,丹田中的震字符也传来一股稳定的暖流,似乎在呼应着这份变化。

    预想中的阴风怒号、魔气翻滚的景象并未出现。

    一步踏出,空间转换带来的轻微眩晕感尚在,但传入鼻腔的,竟是一股带着山泉清冽和灵草馨甜的气息,清新得不可思议,将踏入者身上残存的乾元殿腐朽气息瞬间涤荡一空。

    脚下的触感是坚实而略带凉意的岩石。赵酉吉和一同进入的众人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规模相对小些的圆形平台之上。

    这平台位于一座孤峰的峰顶,四周云雾缭绕,看不真切下方的景象。抬眼望去,所见的画面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瞳孔因震惊而微微放大:

    天穹之上,并非九龙神火罩的赤红压抑,而是清澈深邃的蓝,点缀着几朵悠闲的洁白仙云。

    霞光流彩偶尔在天际隐现,散发出祥瑞的气息。云海翻腾,如同轻纱薄幕,在众人视线的尽头若隐若现。

    数座仙山突兀地从茫茫云海中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峭壁如削。山上翠色欲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依稀可见灵瀑如银练飞挂,仙禽瑞兽的影子在云雾间一闪而过。远处山峦叠嶂,葱茏之间隐约可见几座宏伟古朴的殿宇楼阁飞檐斗拱,虽远却气象万千,仙韵盎然!

    这哪里是想象中杀戮场般的魔窟?分明是一片洞天福地、神仙居所!生机勃勃,仙气缭绕,与外界乾元山那残破阴沉的景象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近乎荒诞的反差!

    就在众人因眼前景象心神摇撼之际,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前响起,带着一种久违的人间烟火气:

    “诸位远道而来的小友,欢迎抵达我太乙仙宗‘金光洞天’。一路劳苦了。”

    声音如同温润的玉石,瞬间将沉浸在仙境景象中的众人拉回了现实。

    定睛看去,在这圆形平台的正中心,几乎与入口处一模一样的金色拱门旁,不知何时出现了三道身影。

    三人皆身着制式古朴的太乙仙宗服饰——以月白色为主基调,袖口和前襟绣着淡金色的云纹和隐约可见的龙形,飘逸出尘,仙气渺渺。

    为首一人,约莫四五十岁年纪,面白长须,五官周正,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长辈面对新入门晚辈般的慈祥笑容。他腰间佩着一方青玉,玉质温润,流光隐隐,显然不是凡品。他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那份“活着”的感觉无比真实。

    左侧是一个略显削瘦的年轻男子,约二十七八岁的模样,肤色有种近乎透明的苍白,眼神清澈,只是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他背上斜背着一柄古意盎然的长剑,剑鞘朴实无华。

    右侧则是一位看起来二十出头、容貌秀丽的女修。她捧着一个白玉托盘,盘中放置着几样小巧的物品。她眉眼低垂,神情恬静温顺,嘴角也挂着浅浅的微笑。

    这三人,无论是神态、气息、衣着甚至腰间悬挂的玉佩、背上的剑鞘,都与之前内门仙苑中那些僵硬诡异的巡山阴魂、木讷如假人的“接引使者”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的眼神灵动,笑容自然,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人气”,毫无之前那些执事身上令人毛骨悚然的非人感。

    短暂的死寂之后,经历太多惊吓、心思格外敏锐的众人并未因这“仙家气象”和“真人接待”而放松下来,反而疑窦丛生,那巨大的反差感带来了更深的警惕。

    人群中,一个王屋派的弟子按捺不住,高声问道,声音在开阔的峰顶平台上传开:“晚辈斗胆请问长老,我等既已到此参加‘入宗大典’,不知……不知是否能有幸觐见掌教祖师太乙真人他老人家?”

    这问题问得很巧妙,既是试探,也想印证那虚无缥缈的“仙缘”是否真实。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