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大科普——明朝在钱银上的鸡贼一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本书中,文臣,内阁,原则上是跟女主不同立场,偏阴暗向。
    但要是客观的说。
    瓜要是臣子。
    要不,眼不见为净的挂冠而去;
    要么,偷摸搞事把皇帝架空。
    明朝不到三百年的王朝寿命,百官也好,吏员也好,打工是真的打得很糟心。
    可,这工还不能不打。
    因为那个年代,读书人只有一个去处——朝廷,只有一个老板——皇帝。
    所有人读书的最终归宿就是卖与帝王家。
    哪怕工资开得再低,也得卖!
    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能收。
    ~~~
    明实录的记载里,官员工资低就不提了,百官的工资也发得五花八门:
    两种是最基本的:宝钞,粮食。
    但素,钞不值钱,粮不足量。
    除了最基本的:有胡椒,有苏木。
    胡椒是调料,苏木是颜料,他们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奢侈品。
    理论上,价格很高。
    可实际上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进口多了,宫中堆积多年,眼看着要放坏,只能拿出来给百官充工资用。
    除了以上,纻丝绫罗、纱褐缯布之衣帨衾褥以及书画几案、铜锡磁(瓷)木诸器皿也是可以拿来发工资的。
    这要是放在现在,就是单位发不出工资,就拿仓库里卖不出去里的绸缎布匹、衣服巾帕、被子褥子、桌子椅子、瓷茶碗锡茶壶当工资发给员工。
    放年代文里,国营工厂经营不善就会发生这样的事。
    放现代,公司破产,也会发生这样的事。
    作为打工人,试问谁愿意?
    可明朝的打工人不但得愿意,还得谢主隆恩!!!
    想想都觉得那个心里,血箭piupiu的——
    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些实物来给百官发工资?
    当然是因为国库没钱了。
    国库没钱的根由,百官归咎于宗室庞大。
    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已生育子女共九十四人。
    后面,还有藩王刷新了这一纪录,这人光儿子就多达一百余个,每次节庆家庭聚餐,同胞兄弟们见面彼此都不认识。
    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
    洪武年间。
    山西一省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经增长到一千八百五十一位。
    河南省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有了五千多个皇族后代……
    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十倍。
    (这个增长率,瓜是认可的。因为除了生娃,皇家也没啥事可干。)
    据现代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
    (这个数,瓜表示存疑。就且听听吧。)
    于是明朝中后期就有人说了——天下所供,竟不能满足王族所需。
    所以当时官员们说,——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禄?廪。
    实在拿不出银子给百官发工资,发点东西大家倒也能理解。
    问题是,皇帝们的小算盘仍然打得非常鸡贼。
    比如——
    永乐二十二年,每斤胡椒算成十六贯钞票,苏木每斤算八贯钞票。
    明宣宗宣德九年,仅仅过了十年时间,胡椒每斤就算成一百贯钞票,苏木每斤算成五十贯钞票,翻了六七倍。
    其实在宣德朝之前,要光是说算了多少贯,翻了多少倍,倒也没啥毛病,因为宝钞不值钱了。
    但问题是,工资是定额,从朱元璋的洪武朝就已成定制。
    给多少米,给多少钞,全给规定的明明白白的。
    哪怕通货膨胀到宝钞已经完全不值钱的地步了,工资还是按着定额发。
    这种情况说起来就像朱元璋给儿孙定下来的名字规范一样。
    到最后,生僻字用完了,拿着偏旁部首硬造,再后来,造不出来了,大家连个名字都取不上。
    你说,宝钞不值钱了,难道皇帝不知道?
    这压根就不可能。
    可皇家权当不知,做出了更鸡贼的事。
    成化七年,因为国库里存的棉布太多,积压久了,眼看都快烂了,皇帝遂宣布,以后就用细布给大家开工资。
    一匹细布折算成二十石米。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