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点豆腐  从农家子到状元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书写之道,在于心手合一,下笔之际需流畅无碍,腕间之力,应如行云流水,不可有丝毫凝滞······”
    文澜沧提笔蘸墨,随后气定神闲地勾勒出一个大大的“永”字。
    初六心中豁然开朗,他知道问题所在了。
    他不是真的六岁孩童,写不出那种七扭八歪的纯天然字。
    他清楚笔顺,也清楚字如何写,却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手,把脑中所想写出来。
    也就是说,他现在所书之字,虽具其形,却失了毛笔字特有的韵味。
    更像是用毛笔写的硬笔字,生硬地镶嵌在纸上。
    初六凝视着文澜沧写出的“永”字,才知道什么叫书法艺术,未及细品,文澜沧又道:“你再写一个看看。”
    初六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后再次提笔,笔尖轻触纸面,又一个“永”字跃然纸上。
    这次字中少了份生涩与拘谨,但还是差点毛笔字特有的韵味。
    见状,文澜沧移步至初六身后,弯腰俯身贴近,用手轻握他的手腕,食指轻点他的腕关节,稍微下压。
    “再写一个,心随手动,顺其自然······”
    文澜沧一边提醒,一边半掌控力度,引导初六去写。
    写完停笔,文澜沧适时松开手道:“你自己琢磨,这个字和之前你写的有什么区别。”
    “之前的字紧张晦涩,这次的字平滑顺畅了很多······”
    见初六对书法有了一点领悟,文澜沧点点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书法奥妙无穷,以后需你慢慢参悟,细细品味。切忌不可贪次数,要先想后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实文澜沧对初六相当满意。
    一个六岁孩童,在没有先生点拨下,能写这样的字,绝对天赋异禀。
    但越是璞玉,越应该精雕细刻,方能绽放璀璨。
    他暗下决心,要大力培养初六,让他成为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
    ······
    日子就在平淡中慢慢消失,转眼到了秋收。
    秋收时私塾也会放十天田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干农活。
    这一阵子初六的书法有很大进步,但花费在纸张上的钱也不少。
    一张纸三文钱,都快赶上几个鸡蛋的价格了。
    后世用纸擦屁股,但在这个时代,纸却是高消费品。
    初六一直在想挣钱的办法,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这日中午从地里回来,初六看到收获的黄豆,他突然有了办法。
    做豆腐。
    打铁、撑船、磨豆腐被称为人生三苦。
    尤其磨豆腐,需要早起晚睡,推着沉重的石磨一圈圈走,如同落入畜生道,辛苦无比。
    但现在却是家里人最适合做的小生意。
    村里人常吃豆腐,大多去到集市买,走街串巷卖豆腐的很少。
    而且黄豆种植方便,价格便宜,还可以用豆腐换黄豆,方便村民也方便自己。
    消费群体大,制作成本低,原材料来源广,只是辛苦而已,卖豆腐这条路绝对行得通。
    之所以村中卖豆腐的人没有那么多,是因为很多人不清楚做法。
    这时候的手艺都是有门槛的。
    因为每一门手艺就是一门生意,是养家糊口的本领,通常都是家族内部一代一代往下传。
    甚至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绝不会轻易传给外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大多数师傅都会留一手,万万不会把全部手艺都教给徒弟。
    这也是后世许多传统工艺失传的一个原因。
    因此,普通人想要做点小生意很不容易,没有引路人,就没有技术,怎会凭空生出物品。
    吃罢饭,初六把一家人都叫在一起,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
    大伙很期待,想听听初六要宣布什么,结果他刚提起话头,就被谢根生截住。
    “做豆腐?咱家哪有那个手艺。”
    谢根生先是一怔,然后笑了笑,露出祖父的慈祥道,“我娃这是馋豆腐了,正好家里攒了些鸡蛋,明天让你奶去集市,卖了鸡蛋买回些豆腐解馋······”
    初六急忙喊道:“爷爷,我会这门手艺。”
    “拉倒吧,你一个小娃儿,哪能会这个。”
    谢根生自然不信,摇着头道,“咱们村的二牛,给刘豆腐当了两年学徒,手艺没学到,还把自己家黄豆糟蹋了几斗,气得他爹迷糊了好几天······”
    初六忙辩解道:“爷爷,我真的会,是夫子告诉我的。”
    “夫子教你做豆腐?他不是读书人吗?怎么会教这些?”
    谢根生眉头微蹙,顿时有种夫子不务正业的感觉。
    他送孙子去学堂,是去读圣贤书的,教这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