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文试二字,再中一字  我在文道世界,开百家讲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啪!”场外,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突然用一本书敲了敲那个瘦小的读书人。
    “什么叫没有春?”,这个人盯着瘦小读书人,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与不满,“你看‘花褪残红青杏小’,这不正是春天吗?花朵虽然凋零,但青涩的杏子还挂在枝头,这恰恰是春天独有的景象。”
    “接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氛围,燕子在飞,绿水环绕着人家,这些都是春天常见的自然景象。
    “枝上柳绵吹又少”描绘的是柳树上柳絮纷飞,但数量已经不多,这也是春天特有的现象。
    “至于‘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更是春天独有的诗意。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能看见芳草萋萋,这难道不是在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吗?”
    最后,他又补充道:“这首诗虽未直接提及‘春’字,但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你可要细细品味啊!”
    “好诗!”围观的众人纷纷发出赞叹,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春日的细雨般绵绵不绝。
    一位年轻人赞叹道:“此诗真是妙绝天下!‘花褪残红青杏小’,
    开篇便以残红与青杏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春日的流逝,同时又预示了新生命的勃发,这种细腻而深刻的描绘,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便有人附和道:“没错,这般细腻的笔触,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一句,更是将人生百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墙外的行人匆匆而过,无暇欣赏墙内的美景;而墙里的佳人却能在闲暇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深思生活的意义。”
    此时,又有一位激动的插话道:“我却觉得‘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句最为妙笔生花。
    柳绵纷飞,本是春日常见的景象,但江下却捕捉到了‘又少’这一细微的变化,不仅暗示了春日的短暂,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这种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开口,他沉声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我认为最好的应是那‘多情却被无情恼’一句。
    这一句将人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多情之人的缠绵悱恻,还是无情之人的冷漠无情,都在这短短几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
    老者的话音刚落,场上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老者的见解表示赞同。他们赞叹着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更加佩服江下的才华横溢。
    “真可谓是一字一句皆珠玑,一句一联皆绝妙。”有人低声感叹道。
    场外,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今日有这一首诗句出现,他们也不虚此行。
    江下微微拱手,随后退回文安书院学子阵营之中。
    “他竟又即兴创作了一首。”诸葛先生微微露出诧异之色。
    众所周知,这次“春”的主题,文安书院的学子们已经预先有所准备,而江下在路上就即兴写了两首关于春天的诗,让文安书院的一行人赞叹不已。
    特别是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至今仍在诸葛先生的心中激荡着深深的震撼。
    然而,今天这首词再次刷新了诸葛先生对江下的认知。
    江下作诗,似乎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那些优美的词句仿佛就在他指尖跳跃,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
    “难道他真的是诗仙转世?”诸葛先生望着江下的背影,不禁低声自语。
    昨夜在明月小筑的那一幕,诸葛先生和另外几位先生可是亲眼所见。
    若非诗仙,又怎能每次出口都是传世佳作?
    若是江下成为文安书院的在册学子,诸葛先生心想,他恐怕会迅速晋升为书生,甚至——
    想到这里,诸葛先生的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盘旋,久久不散,“或许,江下有能力成为超越书生的存在!”
    如今,这首诗的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洛水书院的一众学子!
    先前,洛水书院的三位学子连续作诗三首,虽然每首都值得称道,
    然而与江下所作的“蝶恋花”相比,却显得黯然失色,如同云泥之别。
    “这……”洛水书院的一众学子们陷入了犯难。
    谁能在此刻现场写出一首足以媲美“蝶恋花”的佳句呢?
    洛水书院的众多学子纷纷将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四品学子白千城和王惊寒等人。
    白千城见状,脸色一僵。
    他心知肚明,如果是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或许还有可能创作出佳作,
    但现在是临场作诗,他心中又缺乏灵感,怎么可能轻易写出足以传世的佳句呢?
    然而,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王惊寒缓缓地走了出来。
    “惊寒!”白千城看到王惊寒站出来,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
    王惊寒走到众人中央,优雅地施了一礼,随后轻声宣布:“在下洛水书院四品学子王惊寒,献词一首,名为《梦断江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缓缓地念出:“翠幕轻垂春意闹,花影婆娑,香径无人到。”
    洛水书院的一位学子低声赞叹:“妙哉!翠幕轻垂,春意盎然,花影婆娑间,香径却无人踏足,这‘闹’字真是神来之笔!”
    “燕子归来寻旧巢,风拂柳丝轻轻绕。”王惊寒继续念道。<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