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七十年代知青23  快穿:宿主和我每次都心惊胆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时萋笑了笑:“那哪能啊,我只分到六两。剩下的是补钱买回来的,在村里买便宜不少,只补了一块钱。”
    方母舒了口气,这可以理解。
    不说别的,就这猪肉的品相,在供销社里是要抢破头的。
    基本上落不到他们手里,而且得一块八一斤。
    黑市上兴许能买着,不过价可就高了,至少三块钱。
    还有面粉,有了这几斤面粉,再加上家里攒了几个月的。
    今年能吃上纯白面的饺子。
    还有干蘑菇,这可是好东西。
    到时候蒸一锅枣馒头,再包上包蘑菇,这就是两样礼。
    再买点罐头、白糖。
    过年的四样礼就齐活了。
    方母心里算计着怎么分份,手底下动作不慢,快速收了满桌子的东西。
    “妮儿你进屋歇着去,妈给你烙单饼吃。”
    时萋笑眯眯的起身,指挥着方文许帮她把其余的行李搬进屋。
    去掉那些山货,剩下的就是几件衣服和一套棉袄棉裤。
    即便是不费油的单饼,方家也不常吃。
    白面在城里也难得,家里吃的基本都是玉米面。
    玉米面没有筋性,擀不出薄单饼来。
    方时期从小就爱吃这口,揉好的面揪成小团,稍微沾上些油之后把两个小面团叠在一起,擀成薄薄的圆形。
    然后上锅小火干烙,等烙熟后,稍微一用力就能把一张饼揭成两张单饼。
    炒上一锅土豆丝,若是条件好的时候会再炒一盘芥菜肉丝,把两个菜一起卷到饼里。
    今天的饭桌上就是,除了土豆丝外,还有一盘芥菜肉丝,芥菜丝和肉丝都切的细细的,分不出来你我。
    晚上在饭桌上,方父又问了一遍时萋下乡的事。
    时萋也不厌其烦,细数村里的大小事。
    除了上工的辛苦外,还有村里一些有意思的事。
    当然,做卫生员这个事她没往外透露。
    在西代村她还可以借由“我有个亲戚”这种说法。
    回了家,就不能随便胡说信口就来了。
    所以方家人都当她是嘴里说的那样,早上六点多出门去干农活,晚上太阳下山才能休息。
    方父看了看时萋的粗糙不少的手:“我家妮儿受苦了。”
    时萋笑了笑安慰他:“累是累了些,不过能吃得饱肚子。在车上遇到其他下乡的知青,有的村里土地条件不好,收成差,干一整年也吃不饱,还要倒欠生产队的钱。”
    其实她这手也不是全因为干农活出来的茧子,还有一半是练她那套刀法。
    自从有了撬门的事出现,她练功的时间都加长了。
    方文鑫闷头吃饭,之前妹妹在家闹腾的时候。
    他还挺硬气,觉得是方时期不讲道理。
    自己已经二十岁了,又早好几年就找了工作。
    凭啥要他替妹妹下乡?
    这搁在整个宁北市里都没有这样的。
    可自从方时期下乡后,他心里就不踏实,特别是如今听了这些话,更心虚。
    脑子里又觉得他没做错什么。
    方母看了看大儿子,打算缓和一下两个儿女的关系。
    “老大这半年干活也很认真,上个月底转了正,往后工资还能涨五块钱。等以后给你寄钱,就能多寄点了。”
    时萋摇了摇头:“不用多给我寄,我挣得够自己吃,粮票什么的你们留着就行,我那边基本用不到。”
    方母一脸不赞成:“那哪行,粮食可能够吃,可一年到头也沾不到点荤腥吧?鸡蛋能吃上吗?每月家里匀出三四块钱给你,你从老乡家买点鸡蛋吃也好。”
    时萋没再多说,主要是看家里这几个人的模样。
    最近半年因为给她做棉袄和衣服,还有每个月给她的三块钱与一斤多粮票。
    大概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四人明显比小半年前瘦了一圈不止。
    她虽然有些自私,不太在意别的过得好坏。
    可从全家嘴里省下的钱票,攒给并不太需要的她。
    时萋到底是看不下去的。
    方文鑫咬了一口饼,含糊的说:“家里给你寄你就花,以前也没见你这么懂事,是在外头受苦了吧!”
    时萋笑了笑,没反驳他。
    看方父方母只吃了两个薄薄的单饼,就不再往竹盘里伸手。
    她一人又给卷了一个,特意多放了芥菜肉丝。
    为了省给孩子,两人刚刚一直在吃土豆丝。
    方文鑫看在眼里,心中长吁短叹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