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乱世流民11  快穿:宿主和我每次都心惊胆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时萋在医馆学艺的第二年,同屋小伙伴相继都去了织坊。
    几人对时萋学医术时而羡慕。
    让她们去学,她们却都摇了头。
    麦芽是第一个去织坊学习的。
    一开始学的还很有兴味。
    时间长了,排纱、穿纱这种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累人不说。
    每钩线一回就要提一次木棒,每日回到慈幼局手腕都会酸痛。
    腰机顶在身上也很难受。
    可相比起来,医术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光是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药经、脉案就要人命。
    还有针灸,那么长的针给她,让她去扎别人。
    光是想想就手脚发软。
    而且除了牛大婶觉得学医好,其他的婶子个个都摇头。
    纺织缝纫这些女子学的好会引人称赞,也是用得到的好本事。
    可学医术,即便学成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女子行医总会被人瞧不上,对名声有碍又遭人歧视。
    往后出了师独自行医,也没有几个人会让年轻姑娘给看诊的。
    最多是去一些富贵人家当医女,亦或者给妇人看病,做个接生婆。
    说出去也不甚好听,谁家也不愿意娶一个给人看诊接生的女人。
    麦芽只犹豫了不到半秒,就不再羡慕了。
    特别是时萋还要上山采药,蛇虫鼠蚁那么多……
    跟着李老大夫学医其实并不需要自己去采药。
    医馆的药材多数是从药商手里采购,少部分是由识草药的百姓背过来兜售。
    并不需要学徒们亲自去采药材。
    只是古时候不论是去哪里学艺,都是没有工资的。
    除了时萋外的学徒跟着李老大夫学医术,除了一开始交过的费用外,还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伺候,逢年过节也要送节礼。
    直至学成,就可以出师独自去开医馆了。
    拜师后都吃住在医馆里。
    李老大夫收的两个徒弟徐青木和路远山家里条件一般,只是普通百姓家出身,也只有年节时家里会准备了厚礼由着他们提给师父,至于平时的花销?
    医馆吃住都免费,家里也不会给他们银钱。
    平时想买点什么都囊中羞涩。
    两人早几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听了来售卖药材的采药人三言两语描述达稽山草药如何丰富,便动了心思,一门心思的想要去山上挖药。
    采药这事其实有一些像赌博。
    若是运气好,采到秦艽、赤芍等药材,就能赚上一笔,当然若是敢冒险,上到更高处,说不定能遇上更珍贵的药材。
    两人毕竟是个不及束发的少年,也没有那么重的赌徒心态。
    只是想赚些铜板花花。
    所以一直都在山脚下徘徊,每次也都能安稳回来。
    自从知道二人经常去采药换钱,时萋就动了心思。
    她手里没钱,或者换句话说是她没有明面上来财的途径。
    凭白从储物格拿东西出来置换钱财一次方可,不能再二再三。
    她到慈幼局虽不至于赤条条来,但带了什么,身上有什么。
    难瞒过一起住的人。
    所以她有钱,但明面上又没钱。
    这问题大约就是大额财产来源不明,故而直接无法取用。
    自己又没出师,不能靠看病赚钱。
    慈幼局管她衣食住就很不错了,至于钱财,那是没有。
    她搜肠刮肚的把这个时代能挣钱的方式都想了一遍。
    除了采药卖药材这个无本买卖适合她,其他的路子都不符合当前的年龄段和现实情况。
    时萋的草药经背熟后,也央求着跟两人一起出发。
    这两年相处下来,两个师兄对她的态度倒是缓和了不少。
    看她想跟着,也没有拒绝。
    兴阳州城外的达稽山看着似在近前,实则要走上一个多时辰才能到。
    当然也可以搭乘马车过去,能省些时间,更省体力。
    只是徐青木和路远山都不富裕。
    去这一趟若是运气不好,遇不上值钱的药材,说不准连车费都赚不回来。
    时萋只能老实的跟在后面,闷头赶路。
    直走到双腿灌了铅似的沉重,才到了达稽山脚下。
    徐青木和路远山并没急着往山里走。
    而是开始弯身敬雀儿。
    也不知是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