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乱世流民12  快穿:宿主和我每次都心惊胆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罗布麻卖了钱后,时萋便很少再去山上。
    只有徐青木和路远山喊她去的时候,三回才应上一次。
    一是这笔钱不少,以她平时的开销水平,用上五六年都不成问题。
    二是她只是需要一个来钱名目,本来是打算跟着两个师兄去认认路,以后就自己做做样子,时不时的跑上一趟,根本没打算来冒生命危险。
    她花钱的地方其实也只有给李老大夫买吃食。
    师父是看她无父无母的在慈幼局里过日子,所以根本没收她的拜师钱。
    之前的节礼,也没有要过她的。
    但时萋不打算因为这样就不给师父孝敬。
    小老头待她极好,若是病人非急症,又是来看免费的诊。
    李老大夫都会让她给病人诊脉。
    好让她多多练习。
    至于徐青木和路远山两个师兄,则没有她这样的待遇。
    其实李老大夫心中的考量与顾虑她知晓。
    医馆的学徒,没有个十年是出不了师的。
    光是背完大部分医书,就要不少年头。
    医术又要求积累经验,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看诊经验,才能正确判断出病人所得病症。
    这,也要求时间。
    再就是年纪,大部分的医馆招人,亦或是自己开医馆,都需要有一定的年纪,才会有病人相信你,若是年纪轻轻,几乎没人觉得对方能治病救人。
    这也算是以貌取人。
    而时萋则不同,李老大夫知道作为女娃,最多也就能学至十四五岁,甚至更早。
    之后便要嫁人生子,不可能再混迹于医馆里学习。
    往后若要以医术作为谋生的本事,或是给妇人看诊接生。
    现下就要尽快学习,多练多看。
    时萋明白师父的苦心,想要报答一二也苦于身世背景没有办法拿出钱财来。
    自从银钱有了来源,她时不时的给师父买些他爱吃的“桂香酥酪”,亦或是请麦芽几人帮忙给师父缝制些衣物。
    李老大夫心中熨帖,还是小女徒弟贴心,送的东西都得他意。
    时间过得飞快,夏知州已在兴阳州任职三年有余。
    这几年他的仁政一直有所进展,只是大环境不好。
    他做出的成果上方虽看在眼里,但对他的继任请求却没有同意。
    本不甚富裕的兴阳州及下属郡县如今发展的不错。
    便有人打算来捡现成的好处了。
    夏知州背后没有那些大势力,投靠的新皇如今也不太支持他留在这偏远的州城,他更希望自己的得力大臣能在朝堂上给他助力。
    所以三年换任期一到,他被调回京中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夏知州若是在政权稳定的朝代当官,必定是个能兴盛一方的好官。
    他颁布的政策利民利国,对百姓生产、生活、教育都提供了保障。
    若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兴阳州的繁荣兴盛指日可待。
    只是这并不是个和平朝代。
    天下也不是都如夏知州治理的州府一般海晏河清。
    兴阳州很幸运,遇到了他这样的好官。
    从他地来的商队偶尔会抱怨在其他城池遇到的不公待遇,和当地赋税的沉重。
    不仅压的他们这些行商喘不过气,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帝城里的皇权之争落下帷幕。
    但也并不太平,大臣之间拉帮结派,各自为政。
    百姓经过灾年又受了流民和赋税的压迫,也是怨声载道。
    为了稳定民心,皇帝上任后好一番造势。
    时不时有“金光神龙现身,我皇为真龙天子”,“帝城冬季百花齐开,异香直透天际。”的传言到达这偏远的兴阳州。
    帝城百姓欢呼这是祥瑞之兆。
    只是周国看似慢慢稳定了混乱的局面。
    实际上内核仍是大周国的原班人马。
    稳定的朝局只浮于表面,其内部依旧腐朽不堪。
    官员们习惯性的一层一层盘剥掉朝廷下发的各种救济银子。
    被敌军攻破大半城池的那段时期,粮草军饷供应的还算及时。
    如今似乎是看边塞安定了,又有人往粮草上伸了手。
    老百姓能知道这些,全是因夏知州为边塞大军提供了一批粮草。
    富商百姓皆自发解囊。
    只是庞大的缺口,并不是私人力量就能够填补的。
    又一个寒冬过去,边塞战报传到了兴阳,周国军队大败,连失两城。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