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不负苦心人  小杨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走了一个月的山路,杨菀之和柳梓唐终于回了绵州,文府尹安排公厨做了一顿好的给二人接风洗尘。公厨的大娘看着杨菀之直道:“这大兴的厨子不行嗦,杨大人回去一趟啷个还瘦了?”

    杨菀之看着大娘打在她碗里的两个大鸡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大兴的厨子不能不行。她在大兴吃的要么是抱月茶楼的菜,要么是宫里御厨做的,偶尔和焚琴几人一起出门吃点小吃。抱月茶楼的厨子都是扬州来的,宫里的御厨也换了好几个扬州的厨子,加上平儿口味清淡,菜里其实没有那么多油水,吃了一阵确实瘦了些。只是人的口味确实是会改变的,从前在老家没觉得这么清淡,在绵州吃多了辛辣之物,再吃家乡菜竟然觉得口中没什么味道了。

    大娘一边说着一边又舀了一勺蜜糖浇在了杨菀之碗里的糍粑上:“多吃点,咱们姑娘家家的要胖点儿才好看!”

    “真瘦了?”杨菀之有点郁闷地端着鸡腿和蜜糖糍粑往座位上走。

    柳梓唐侧目看着她像小包子一样圆鼓鼓的脸,忍不住轻笑一声,眉眼弯弯。焚琴在一旁替自家大人多打了一个汤,念叨道:“大人您今天早上还说自己官服的蹀带又要往后扣一个扣子了呢。”

    文府尹在桌边坐下,很自然地问道:“你们这次过年回去应该见家里人了吧?”

    “嗯。”杨菀之没听出来文府尹的弦外之音,满口答道,已经夹起糍粑咬了一大口。甜甜的蜜糖流进嘴里,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柳梓唐倒是脸色一红,连忙道:“过年当然是各回各家。”

    “呵呵,”文府尹笑了,知道杨菀之又脱线了,“还以为咱们绵州府官署里能有点好事呢。”

    “最近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吗?”杨菀之吞下糍粑,睁着兔儿眼望着文府尹,语气里有些紧张,“昌明郡没问题吧?我走的时候都安排给张炬了,他素来靠谱,应该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才是……”

    “嗨,没有没有,是小老头我多嘴了。”文府尹说着,摆了摆手,“冬官署好着呢,你且放心吧!吃饭、吃饭!”

    杨菀之吃完饭就要匆匆赶去昌明郡视察一下这三个多月的成果,柳梓唐则留在府城和地官署的人对一下账目。昌明郡的重建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昌明的百姓也在等待重回故乡的那天。这年春天,剑南道也有新的同僚来,其中也有熟人,正是前来剑州做户曹的苏鸿雪。

    十年苦读终究没有被辜负,苏鸿雪在殿试中被点为探花郎,苏老爷乐得包下了抱月茶楼请当天所有在茶楼里的人喝茶,整了很大的排场。苏鸿雪本可以留在大兴,进太学或者做内史令,但他却自愿做一个小小的户曹。就连苏老爷也气儿子糊涂,但苏鸿雪却有自己的坚持。

    剑州和绵州相去不远,不过官员没有调令不能离开自己的治所,杨菀之也只是听说了此事,并未和苏鸿雪见面,只是心下对这个青年高看了几分。

    杨菀之在剑南道的生活依旧充实,她在绵州的任期是五年,这五年内除了昌明郡的重建,她还带着绵州的各大营造司做了不少营造。因为地动,有许多老人晚年丧子,杨菀之在绵州扩建、新建了几座养济院。而绵州水流众多,水利也是必须要不断解决的问题。杨菀之在绵州的这五年读了很多水利的书籍,主持了数次河道、湖泊的清淤,而堰塞湖下游的水库也稳固地为绵州百姓提供着水源,百姓们在其中养鱼,利用水车灌溉农田。杨菀之在绵州连冬官署都很少回了,不是在这个营造上,就是在那个营造上。

    太初三年,窦漪和窦涟姐弟二人丁忧结束,重回官场。窦漪接任大司空之职,窦涟则请求回到杭州府。辛温平自然恩准,窦涟再任杭州司徒使。

    同年,月霜双收复黔中道,仍有部分巫冥教教徒流窜在辛周的南部。辛周开始了一场除蛊运动,凡施行巫蛊厌胜之术者皆处以绞刑,邻里若有发现却隐瞒不报者一律问罪。此令一出却遭到淮南道司寇使何瑶的强烈反对,只道商鞅重刑不利于国。而在此期间亦有人因为私仇构陷他人,除蛊之事不得不暂缓。

    如今朝堂之中,许无患逐渐式微,曾经的窦派如今已是公孙冰做主。而她和辛温平都很看好何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何瑶日后定能平步青云。而平西王贺兰敬在太初三年的十月病逝于凉州,接任平西军的将领却是谁都没有想到的王荣,由王文珍任副将。贺兰素承袭了平西王的爵位,仍是京畿道司马使,贺兰家只有以贺兰闻赋为首的几个旁支仍在凉州。似乎是为了补偿贺兰家,登基三年未立君后的辛温平终于松口,立贺兰许为君后,擢钱星梵为贵君协理六宫。而章云舟此人却逐渐被吞没在深宫之中,也只有一同从公主府出来的钱星梵还能念着些他,才让他的日子没那么难过。

    因为外祖病逝,辛温平顺势叫停了当年的选秀,叫一众早就备好人的世家捶胸顿足。

    太初四年,春分这天,是昌明郡最后一批受灾百姓回迁的日子。这日地官署也来了不少人,柳梓唐从府城赶来昌明郡坐镇,受灾的百姓可以凭借当时官府下发的契据前来领取地契。

    受灾前的昌明郡是一座很老的县城,县城里的许多建筑都已经老化了,这也是昌明受灾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而重建的昌明郡,城市的规划很是清晰,居民区、手工区、官署办公区和市场,甚至在涪江沿岸做了栈道和绿化。重回昌明的百姓无一不啧啧称赞。郡城内有钟鼓楼各一,望火楼六座,城内道路用青石板铺就,足有两车之宽,道路两侧杂植乔木、灌木,品类丰盛,春有繁华夏有荫、秋有黄叶冬有竹,竟是四季皆景。行走在新郡城内,众人的嘴角都忍不住轻快地扬起。

    而城内也修建了新的土地庙,今日特意请了道士来做法事。杨菀之虽然不信鬼神,却相信这些民俗里寄托着人们的些许情感。这场法事主要是告慰在过去的灾难中逝去的亲人,昌明的百姓想起过去这几年的生活,想起曾经经历的生离死别,纷纷落下眼泪来。

    地官署忙了一整天,总算是将地契兑完了。散值的时候已经接近亥时,往常都是柳梓唐等着杨菀之散值,今日倒是杨菀之等了一回柳梓唐。柳梓唐疲倦地走出官署时,正看见杨菀之毫无形象地抱膝坐在官署门口的石阶上发呆。见到柳梓唐出来了,杨菀之像是只兔子一样蹦了起来,将手里的油纸包塞到柳梓唐手里。

    “喏,给你的。”

    柳梓唐隔着油纸包捏了一下,还带着点温度,软软的,应该是糍粑一类的吃食:“你一直在等我?吃了没?”

    杨菀之冲着石阶下面的一个角落努了努嘴:“这个点儿快要宵禁了,没几家吃食店开门了。方才那个位置有个小摊卖叶儿粑,那个嬢嬢一晚上都没卖出去几个,我就把剩下来的都买了。”

    叶儿粑也算是剑南道的一种吃食,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搓成球形后放在叶子上,上锅置旺火蒸。蒸出来的叶儿粑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菜分两味,咸鲜味美。但是这吃食毕竟是糯米做成,很是胀肚子,吃上一两个就觉得腹中充实得不行,柳梓唐方才捏着里面一大团,应该有七八个的样子。

    杨菀之见他在捏油纸包,赶紧道:“别捏,这东西本来就黏,你一捏到时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