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8章 变故连连,媒婆‘驾临’知青院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新网址:m.bayizww.com次日,陈国泰静待冷志超在公安局看守所里一夜之间变成痴傻的‘玄幻消息’传出之后,若无其事地领取了采购任务回去了陈家村。

    这件事情哪怕发生得再玄奇,只要没有死人,那都不算个事。

    公安局最多就是放弃押送冷志超去大漠服刑,同意冷志超的家人把他领回去而已。

    对于冷志超这种没有强大背景的‘小人物’,公安局根本不会进行详查,从而多生事端。

    是以陈国泰走得相当的心安理得。

    陈国泰回到陈家村时,今年的夏收已经正式开始。

    尽管陈国泰每年都用野猪给家里换来了足够的分粮工分,可以让一家人都不用下地干活,但是七妹等人终究还是陈家村的‘在编’社员,每年都还是会在夏收秋收的时候象征性地下地忙碌一下,多少挣几个工分。

    陈国泰对此自然是淡然处之。

    他忙着回村的主要目的固然是放心不下三个妹妹,但更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楚秀云的状态。

    他生怕楚秀云会被流言击垮。

    陈国泰当即就到正在收割的麦田中到处走了一遭。然后他就发现楚秀云除了神情有点憔悴之外,情绪似乎还比较正常。

    他放心了一些,满意地回了家,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转眼之间,大半个月过去。

    陈家村收完了冬小麦并交了公粮,栽种了水稻,收完了土豆并栽上了红薯。

    紧要的农忙告一段落,又分了今年的小麦和土豆,生产队就没有那么忙,每日里的劳动也不是太过于沉重了。

    村里的社员们相对闲了那么一点点,全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一松活下来,农村适龄青年们的嫁娶之事就提上了太多人家的议事日程。

    此时很多媒婆除了忙着在各个生产队之中为各生产队的适龄青年们牵线之外,她们的眼睛还盯上了知青院里的适龄知青们。

    要是在半年之前知青们刚刚下放到生产队的时候,媒婆们都基本不敢轻易地泛起这个想法。

    那时候的知青们在她们眼中完全就是大城市下来的‘贵人’或者什么‘文曲星’。媒婆们本能地觉得男女知青们根本不可能看上农村的男子或者女子。

    但是时隔半年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男女知青们现在不但户口落在了农村,他们还在日常劳动中因为‘生产业务’不熟练而出尽了洋相受尽了鄙视。

    他(她)们身上的‘富贵’光环由此消退殆尽。媒婆们都觉得自己有义务也为知青们牵线搭桥,让他(她)们在农村成家立业,真正‘扎根’下来。

    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外村的媒婆陶凤姑在这天中午摇摆着进入陈家村,兴冲冲地直奔陈家村的知青院而去。

    知青院里,刚下地回来的知青们正在准备吃午饭。

    大多数知青都是眉头紧皱。

    他们今天得到了一个让人很不开心的消息。因为他们正式分到了粮食的缘故,算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国家从本月开始,不再给他们下发每个月都有二十块钱的生活补贴。

    这对大多数知青来说简直就是塌了天的大事。

    这相当于是他们从现在开始,从‘城里人’变成了真正的农民。

    他们心里基本上都有强烈的上当受骗感觉,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这其中又以楚秀云的心情最为紧绷。

    近段时间的农忙中,楚秀云一直都承受着那些愚昧农妇们的私下议论和指指点点,导致心情万分压抑。

    前几天她更是收到了养父养母的来信。来信上告知了楚秀云一件犹如晴天霹雳般的事情。

    那就是楚秀云的生父生母以及亲兄姐们终究没有躲过这场灾难,全家都被‘发配’去了边疆的什么‘兵团’,从此再也不能给她寄来钱票。

    养父养母的信上还说了,她的父母兄姐因为担心她受影响,还因为其它种种原因,以后一直都不会与她联系。

    这封信让原本就已经惶惶度日的楚秀云差点心力憔悴。

    但她还是咬着牙认为,有自己的下乡补贴,加上自己所挣的粮食,她仍然能继续援助二叔王维光老两口。

    可是今天传下来的这个消息却是让楚秀云彻底绝望。

    除了亲生父母寄的钱票以及自己的下乡补贴,她根本没有其它任何收入来源。

    把箱子里为数不多的‘老底’用光之后,她还怎么去援助农场那边?

    靠她辛苦挣的那点粮食和年底的生产队分红吗?

    说实话,因为体力和劳动经验的双重差距,她能够挣到的工分并不多。所分到的粮食基本只够她自己吃。

    在这样的工分基础上,年底的生产队分红她基本没戏。

    不倒欠生产队就已经很好了。

    而且就算她是能逆天地领到分红,也不过就是三五几块。最多十块二十块。

    那点钱又能顶什么事?

    千斤重担压在心头,楚秀云即使很饿很饿,也吃得食不甘味。

    正当楚秀云苦着一张脸,有一口没一口地扒着碗里的玉米土豆糊糊时,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外村媒婆陶凤姑一步三摇地走进了知青院。

    端着饭碗或站或蹲的知青们大约能认出眼前这个穿着大红上衣绿裤子,头上簪着一枝花,嘴唇涂得红艳艳的半老徐娘是一个媒婆,都立即好奇地看了过去。

    “小同志们好哪。吃午饭呢?”

    陶凤姑把捏在手上的绣帕妖娆地甩了一甩,拿腔捏调地冲着众人笑说道。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