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刘氏回娘家  千亿小福女:爹爹娘亲再爱我一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张世忠在年前的一个月,已经搬进了平阳县内的大宅子里了。
    那时张氏也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给他暖房了。
    如今两家人离得不远,来往也很频繁了。
    张世忠吃了他们带去的菜后,嘴巴刁的很,普通的菜已经很难入他的口了,
    于是程老大三天两头便会往他家送一次菜。
    今日初二,三个儿媳妇都要带着孩子回娘家,于是张氏便打算初三再带着大家去给张世忠拜年。
    这一天,村里的气氛有些低迷。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刘氏和王氏这么幸运,还能找到自己的娘家人。
    村里有一大半的妇女至今都没有找到她们的娘家人,有一些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她们娘家已经没人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还算幸运,可能还是有些遗憾,虽然有些至亲躲过了洪灾,却还是没逃过瘟疫,但是起码,还有娘家人存在。
    一大早,回娘家的大军便大包小包的下山去了。
    李氏的娘家人最近,平日里周氏没事时也经常过来帮忙带娃,她回娘家跟串门没什么两样。
    刘氏和王氏下山后,便带着各自的丈夫孩子分道扬镳了。
    她们俩的娘家在不同的方向。
    王氏的娘家在大岭村离镇子不远,走路也只要半个时辰。
    刘家村离镇子就比较远了,走路最快也要一个半时辰。
    于是家里的马车便被程老大驾着去刘家村了,这马车不是济民堂送给程家村的,而是程世忠送给他们家的。
    主要是为了方便程老大给他送菜。
    村里还有两户人家媳妇是刘家村的,于是,程老大也一并带上了他们。
    知道妹妹一家今日会回来,刘家人今日都没有外出,孩子们坐不住,来来回回的往村口跑。
    马车进入刘家村,昔日人口最多,生活还算富裕的村子,如今只剩稀稀拉拉的几户人家。
    无数的残垣断壁,在寒风中发出如泣如诉的呜咽声,给这喜庆的新年,徒增了几分萧瑟与悲凉。
    使得人们团聚的喜悦都被冲淡了几分。
    刘家的房子离村口不远,程老大先把刘氏她们送到刘家门口后,便又驾着车将另两家人送去他们娘家。
    “姑姑!爷奶,爹娘!姑姑回来了!”
    守在门口的孩子们第一时间看见了刘氏和四个表弟,高兴的朝屋内喊道。
    刘家人闻声,纷纷迎了出来。
    “爹娘,哥哥嫂嫂们,我回来了!”
    “外公外婆,舅舅舅母,表哥表姐新年好!”
    程锦文四兄弟礼貌的叫人。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外头冷,快进屋!”
    刘氏的娘,许氏一把抱过最小的程锦宸,一边慈爱的摸了摸程锦文几个的头。
    “外婆的乖孙孙们,一段时间未见,又长高了些。”
    这时刘老头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
    “咦,泽忠呢,他没跟你们一起来吗?”
    “草儿和翠儿是坐我们马车一起回来的,他们带的东西有点多,孩子又还小,不是很方便,相公就干脆送他们回去了。”
    刘氏说完,大伙儿才发现人群后面他们带来的一大堆礼品。
    “你这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回来就回来,带这老些东西作甚。
    上月咱家入新宅你们送来的一应吃食都还有呢,因着你们送的太多,咱家过年都不用置办年货了。”
    许氏一手抱着程锦宸,一手牵着程锦珩带着他们往屋内走。
    刘石生兄弟三人把他们带来的礼品都搬了进来。
    “妹妹,上次带来的大米都还有一半没吃完,你今天怎么又带了这么多来。
    不过,不得不说,你带来的米吃着就是不一样,不但口感好,吃了几顿好像身体都更好了。”
    刘石生扛着一袋大米,回想着过年那天香喷喷的白米饭,幸福的咂了咂嘴巴。
    妹妹送来的大米,娘平时舍不得吃,都是煮粥的时候混着糙米一起煮,只过年那天给做了一顿干的白米饭。
    今日妹妹一家子回来了,娘该舍得煮白米饭了吧。
    进入堂屋,与外头的阴冷的不同,屋内烧了一盆炭火,整个屋子暖洋洋的。
    刘家人肯定是烧不起木炭的,这火盆里的碳火其实是茶籽壳。
    茶籽壳耐烧,少烟,是很好的取暖工具。
    “小妹,外头冷,快烤烤火,驱去寒气!孩子们也把鞋子脱了,暖暖脚!”
    大嫂蒋氏从厨房提了几个火笼出来,递给他们。
    火笼——冬天取暖的必备神器。
    外头用篾条编制成花篮形状,里面是陶土制的大钵,用来盛碳火。
    火笼不仅可给人取暖,还是古代的烘干机,在阴雨连绵的冬日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