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科研所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午后,让人喘不过气。孙连城坐在办公桌前,双眼布满血丝,紧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不断滚动刷新的网络舆情信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而杂乱的声响。屏幕的冷光映在他疲惫且焦虑的脸上,愈发显得他神色憔悴。
他深知,此刻若不迅速采取行动,外界汹涌的舆论浪潮将会把科研所彻底淹没。于是,他迅速召集了所里擅长公关事务的几位同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现在起,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密切关注网络舆情走向,每半小时向我汇报一次热度最高的言论和舆论风向变化;另一组,赶紧整理咱们所里一些已公开、无保密风险的科研项目详细资料,配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准备对外发布,务必平息外界这些无端猜测。”
同事们面色凝重地点头应下,旋即快步离开办公室,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孙连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酸涩的太阳穴,心中默默祈祷这一举措能奏效。他想起科研所一路走来的艰辛,那些日夜颠倒的实验、四处奔波拉来的科研经费,还有科研人员们满怀热忱的付出,绝不能让这一切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侯亮平在反贪局内也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他同样意识到,这场网络热议或许是打破调查僵局的一个契机。他坐在会议室里,面前的长桌上铺满了打印出来的网友评论截图、各大平台关于科研所话题的数据分析报告,以及之前调查积累的厚厚的资料卷宗。他的手指沿着网友评论一行行划过,眼神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暗藏玄机的字眼。
“这个网友说看到科研所里有类似能量转换装置的大型设备,会不会与孙连城之前提到的神秘项目有关?还有这个,声称认识科研所离职人员,爆料经费使用有问题,得赶紧核实……”侯亮平喃喃自语,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心中暗自庆幸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虽给科研所带来麻烦,却也为他的调查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午后的阳光炽热而刺眼,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科研所外,聚集的自媒体博主和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他们像一群嗡嗡乱飞的苍蝇,在门口喧闹、叫嚷,试图冲破保安的防线,一探究竟。保安们满头大汗,组成人墙,竭力阻拦,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疲惫。
“你们科研所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啊?快给大家透露透露!”
“就是,别掖着藏着了,纳税人的钱供着你们,总得让我们知道都干了啥!”
叫嚷声此起彼伏,让本就酷热难耐的空气愈发燥热。而科研所内,负责舆情监测的小组正争分夺秒地工作。一位年轻同事紧盯电脑屏幕,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滴在键盘上,他也顾不上擦拭,口中焦急地念叨“这舆论热度还在涨,负面猜测越来越多,得赶紧想办法啊!”
另一边,资料整理小组也在加班加点。他们翻阅大量科研档案,筛选出合适的项目资料,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重新编辑,力求让普通大众也能看懂。“这个新能源材料研发项目不错,成果显着,又不涉及核心机密,重点介绍这个,应该能转移下公众注意力。”一位资深研究员边说边快速敲击键盘,撰写介绍文案。
孙连城在各个办公室之间穿梭,检查工作进度,不时给大家打气“大家稳住,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次难关。只要撑过这阵舆论风暴,后续科研工作就能重回正轨。”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走廊里回荡,给焦虑的科研人员们带来一丝慰藉。
傍晚时分,橙红色的晚霞如火焰般燃烧在天边,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绚丽却又略显诡异的外衣。科研所终于准备好了对外发布的资料,孙连城仔细审核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发布键。这些资料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多渠道迅速传播开来,介绍了科研所近期几个常规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对社会民生的潜在贡献。
一时间,网络上的舆论风向有了些许转变。部分理性的网友开始阅读并转发这些资料,留言道
“原来他们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研究啊,之前确实误会了。”
“看来科研不易,大家别瞎猜了,给他们点空间专心科研吧。”
看到这些正面反馈,科研所内的工作人员们稍稍松了口气。但孙连城明白,危机远未解除,舆论仍像一团随时可能复燃的暗火,潜伏在网络深处。
侯亮平这边,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他派出手下的得力干将,马不停蹄地去核实调查。有的奔赴外地寻找那位所谓的“离职人员”,有的深入调查科研所周边可能知晓内情的商家居民。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办公室,反复比对新线索与旧证据,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真相拼图。
“孙连城,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没被揭开?这次,我绝不会再让线索从指尖溜走。”侯亮平眼神坚定,紧握着手中的笔,仿佛那是一把能斩断真相迷雾的利剑。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稍有缓和之际,新的麻烦接踵而至。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商业媒体突然刊发了一篇深度报道,标题耸人听闻《神秘科研所背后是科技突破还是商业阴谋?》文章虽未指名道姓指责科研所,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暗示与质疑,再度掀起舆论狂澜。
科研所内,众人看到这篇报道后,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孙连城的脸色变得铁青,他一拳砸在桌上“这简直是无中生有!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愤怒在他眼中燃烧,他深知这篇报道一旦广泛传播,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侯亮平看到这篇报道时,也皱起了眉头。他一方面担心舆论彻底失控,影响调查公正性;另一方面,又怀疑这篇报道背后是否有人故意操纵,试图干扰他的调查方向。“不管背后是谁,敢在这节骨眼上兴风作浪,我一定不会放过。”他心中暗自发誓,旋即拿起电话,开始联络各方媒体朋友,试图了解这篇报道出台的内幕。
夜色渐深,城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依旧,可科研所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孙连城望着窗外繁华却又危机四伏的夜景,心中满是忧虑。他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与舆论的博弈、与侯亮平调查的周旋,这场艰难的战役,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胜负未卜,生死难料。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带着科研所众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期盼着黎明的曙光能早日穿透阴霾。
科研所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午后,让人喘不过气。孙连城坐在办公桌前,双眼布满血丝,紧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不断滚动刷新的网络舆情信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而杂乱的声响。屏幕的冷光映在他疲惫且焦虑的脸上,愈发显得他神色憔悴。
他深知,此刻若不迅速采取行动,外界汹涌的舆论浪潮将会把科研所彻底淹没。于是,他迅速召集了所里擅长公关事务的几位同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现在起,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密切关注网络舆情走向,每半小时向我汇报一次热度最高的言论和舆论风向变化;另一组,赶紧整理咱们所里一些已公开、无保密风险的科研项目详细资料,配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准备对外发布,务必平息外界这些无端猜测。”
同事们面色凝重地点头应下,旋即快步离开办公室,投入到紧张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